本報記者 賈書章
呂江軍查看天麻生長情況
冬日里的丹鳳縣土門鎮(zhèn)龍王廟村,山色斑斕,松樹和柏樹組成的一片片綠色讓這個流嶺深處的山村在寒冷的冬天仍然生機勃勃。
2024年12月24日,記者跟著天麻種植戶呂江軍一路上山,羊腸小道上落滿了櫟樹、槲樹的葉子,踩上去發(fā)出“沙沙”聲,在靜寂的山間響起了回聲。爬上龍王廟村呂家山組高高的山嶺,幾面山坡上的石坎地里,鋪滿了樹葉和草。呂江軍蹲下身,扒開地面上覆蓋的干草和樹葉,用一截樹枝拋開土,拉出一截椴木,泥土里面露出了白生生的天麻。他刨出一個大點的天麻,高興地說:“這一茬天麻有10來畝,長勢很好,今冬采收了,能賣10多萬元。我回來搞天麻這個路子走對了。”
呂江軍是龍王廟村呂家山組人,今年40歲出頭的他因為家里經(jīng)濟困難,初中沒上完就外出打工,先后在深圳、蘇州等城市打工,認(rèn)識了廣西姑娘劉燕英,兩人婚后不久,呂江軍的父親患胃癌需要治療,小兩口不得不回到老家照看生病的父親,先后花費30多萬元,父親還是帶著遺憾走了。為了生活,他們帶著孩子外出打工。
多年在外漂泊,呂江軍意識到,在外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一次回鄉(xiāng),看到山里人沒有產(chǎn)業(yè),還是那樣貧困,于是他和妻子商量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多年來,丹鳳的天麻種植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成熟體系,通過考察,呂江軍決定在荒山上種植天麻。為了掌握技術(shù),他先后到丹鳳巒莊鎮(zhèn)和河南西峽縣學(xué)習(xí)天麻種植技術(shù),從天麻授粉,到育種種植、中途科管,呂江軍熟練掌握了天麻育種技術(shù)。
2001年,呂江軍在老家租了一片山林,種植天麻20多畝,每畝種植天麻1000多窩,經(jīng)過精心管理,他的20多畝天麻在第二年就有了收獲,到2023年,年收入有20多萬元。
每年種天麻和采收天麻需要3個月,每天用工10多人。男勞力每天工錢150元、女勞力一天80元。呂江軍一年為村里務(wù)工鄉(xiāng)親發(fā)務(wù)工費5萬多元,讓村里一部分村民有了收入。他還把技術(shù)無償提供給鄉(xiāng)親們,已有七八戶村民跟著他種植天麻,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