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書民行走在山路上
在秦嶺深山的丹鳳縣南山區(qū)有個跋山涉水為村民診病的村醫(yī),四里八鄉(xiāng)的人都熱情的叫他“章娃神醫(yī)”,以至于很多人忘記了他叫彭書民,57歲的彭書民從醫(yī)37年來,穿爛了的草鞋、膠鞋少說也有300多雙;37年來,彭書民常說的話就是:“我的根在山里,我離不開鄉(xiāng)親們。”
在丹鳳縣寺坪鎮(zhèn)附近鄉(xiāng)村只要問起“章娃”,大伙沒有人不熟悉的。“章娃”真名叫彭書民,從上世紀70年代起當赤腳醫(yī)生,一干就是37年;37年來,“章娃”常常兩腳泥巴,起早摸黑,挎?zhèn)€藥箱走東家奔西家的,以最熱忱的態(tài)度為鄉(xiāng)親服務(wù)、以樸素實用的治療方式守護著山村群眾的健康,大伙更是把他看做健康的“守護神”,盡管他已經(jīng)57歲了,但由于他輩分低,人們習慣叫他“章娃”,加之為人熱心,村民便一傳十,十傳百,“章娃”這名字就叫響了。
出診37年穿爛300多雙鞋
3月初的一天,記者跟隨彭書民背著藥箱前往偏遠的石廟村三黃組,從彭書民家出發(fā)從大路走要多繞20公里,要是徒步從七里峽來回需要8公里,但一路上都是懸崖陡坡。“為了治病不耽擱時間,我每次都走七里峽。”彭書民擦著滿頭汗說。
一路上,彭書民時而從小溪中蹚水而過,時而又貼著陡峭的山崖前行,約4公里的山路,整整走了近兩個小時。趕到三黃組時,村民們已早早等在村口。“章娃,趕緊歇歇喝點水!”村民熱情地招呼。“今天主要是給幾個高血壓病人送些藥再給大伙做常規(guī)性巡診。”老彭說。“每天起床要多運動,盡量吃些素食,多喝水……”彭書民給患有腦出血的村民老葉交代。“血壓有些高,其他的基本穩(wěn)定著呢。”測完村民葉養(yǎng)娃的血壓后,彭書民說。聽說還有村民在附近坡上忙著砍柴時,彭書民又背著藥箱爬上了一道山梁在一片山茱萸地找到了村民付有才。“這幾天有點感冒,頭昏眼花的。”在看過付有才的舌苔、為其把脈后,彭書民開了藥并交代其注意飲食后才下山。
據(jù)石廟村干部介紹,彭書民1976年經(jīng)丹鳳衛(wèi)校培訓后成了一名赤腳醫(yī)生。“不管嚴寒酷署,不分白晝黑夜,只要接到一個捎來的口信或一個電話,老彭就背上藥箱出診,從不延誤,像芝麻坪、臘子塬、寬坪街、銀洞溝的村村組組,代家灣、回頭溝、魏家臺、楊家院的溝溝坎坎,都布滿了他的腳印……37年來,被騎壞的自行車少說也有30輛,穿爛的草鞋、膠鞋少說也有300多雙,不論風霜雪雨,春夏秋冬,他都是隨叫隨到。”村干部感慨地說。
病人家貧他給墊付藥費
采訪中,彭書民告訴記者縣上每年給他有1萬元的補助。“有些村民家境窮,生病了根本無錢去看,大多是賒賬的,很多都是由我墊付的。這些年墊了三四萬元的藥費,家里日子也緊巴。”
昨天,三黃組的組長告訴記者,自己認識“章娃”十多年了,他不僅治病,還能為產(chǎn)婦接生。“自己能治就一心一意盡力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前期做簡單救治后送大醫(yī)院治療,有時還親自陪送,甚至墊上費用,老彭給人看病只收個成本錢,如果碰上困難戶和五保戶,就得倒貼成本費了,在鄉(xiāng)親們的眼里,除了治病經(jīng)驗老道醫(yī)術(shù)好,彭書民人品更好。”
“山區(qū)醫(yī)療條件差,群眾看病難,只要我在一天,就好好給大伙服務(wù)一天,絕不偷懶。”彭書民說。(西安晚報 記者 張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