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政策的解釋與執(zhí)行看到擔憂之外,導演們也擔心針對不同導演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將有不同,王小帥就直言“一般”與“非一般”主要“分人”,導演何平也表示“原來好像有個灰名單,這些導演的劇本不管幾般都必須審查,苦了名單上的導演們。”但對于導演們的擔憂與猜測,總局并未給予回復與解釋。
而就在導演們對“一般”與“非一般”憂心忡忡的時候,張藝謀的新片《歸來》已經被定位在了“非一般題材”而接受審查。有媒體猜測,《歸來》被定性為“非一般題材”的主要原因是原作《陸犯焉識》里涉及文革等敏感歷史事件。而按照《歸來》被定性為“非一般題材”的思路,眾多此前未能通過審查的影片依舊希望渺茫,而很多在審查中遭到刪減的影片即便在新政的情況下也還是會遭遇“剪刀手”。疑問三:劇本不審審成片 恐導致創(chuàng)作者“自我審查”
除了對“一般題材”與“非一般題材”的質疑之外,不少創(chuàng)作者也在擔心,盡管劇本審查已經取消,但對于完成片的審查依然保留,這意味著審查制度并未真正放寬,同時還有可能在無形中加大了制片方與創(chuàng)作者的風險。車徑行導演坦言,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這也對資方的控制能力和導演的藝術技術水平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評人韓浩月也表示,“雖然可以先拍后審,但如果最后成片依然按原有標準審的話,大膽創(chuàng)作的劇本還是死路一條。真想活躍電影市場,在取消一般電影劇本審查的同時,還得配套分級制。要觸動創(chuàng)作者的野心,目前的動作還較小。”也有相關人士指出,“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與“成片審查”的結合,使電影人不得不加強“自我審查”,選擇“低風險”的劇本保證“政治正確。”
結語
盡管此番總局針對電影方面的“取消職能”難免給人以雷聲大雨點小、走過場無實質之感,但不光是政策的變化而是實際上影片內容的放款,都在體現著有關電影審查的制度正在逐漸松動。中國電影審查制度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因為幾條新政還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但至少這些變化正在悄然發(fā)生,并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電影審查制度會在不久的將來變得更為合理,中國電影的生存環(huán)境也會逐步改善。(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