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山
2010年,網絡上流行一條“女性新標準”:“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殺得了木馬,翻得了圍墻,開得起好車,買得起大房,斗得過二奶,打得過流氓。”
很快,“男士新標準”應運而生:“睡得了地板,住得了走廊,跪得起主板,補得了衣裳,吃得下剩飯,付得起藥方,帶得了孩子,養(yǎng)得起姑娘,耐得住寂寞,交得起公糧,養(yǎng)得起老婆,記得住爹娘,還會討好丈母娘。”
有人稱此為“男女網友之間一場無硝煙的戰(zhàn)爭”,也有人認為這是“2010年擇偶新標準”。當然,更多人對此只是“會心一笑”。
是的,現(xiàn)代社會的男女,無不追求浪漫的愛情,穩(wěn)定的婚姻。比照現(xiàn)實慘烈的競爭和人情的冷漠,人們認為,與某個人一起生活,是找到親密、溫暖與感情的理想所在。與此同時,婚姻似乎越來越脆弱。舞臺和銀幕上、小說及言不由衷的自傳里……人們注意力所到之處,“剩女”遍地,“二奶”張揚,離婚率高漲……
關于愛情、婚姻中的種種問題,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文學家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哲學家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社會學家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生物學家說,婚姻是繁衍的需要……那么,用經濟學的眼光看,愛情與婚姻又是怎樣的呢?
當今,人們多認為經濟學是經世濟民的學問,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人民幸福和快樂。而愛情與婚姻,是人們獲取幸福的最主要方面(據英國路透社 2010年5月11日報道,一項面向16個國家的調查表明,家庭與伴侶是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占比近80%,其次為朋友,比例為15%)。
用經濟學分析愛情與婚姻,或許首創(chuàng)于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Becker)。他寫了名為《家庭論》(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書,將微觀經濟分析的領域擴大到包括非市場的人類行為和相互作用的廣闊領域,當然,其中的“重頭戲”就包括愛情與婚姻。
當時,很多人對此表示“鄙視”,認為“偉大的愛情”不應該充滿銅臭味??墒牵?992年10月13日,貝克爾被授予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是他把經濟理論擴展到對廣泛的人類行為的研究中。
此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以經濟學的原理來分析和指引愛情婚姻,是以較少的成本獲得最大化幸福的捷徑。
當然,貝克爾并未窮盡愛情與婚姻的經濟學研究,而且,他那充滿數學公式的論著,普通大眾是難以看懂的。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階段,愛情與婚姻具有不同的個體差異。譬如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當代的“剩女”問題、“富二代”問題等等。
本書收錄的幾十篇文章,涵蓋的就是愛情與婚姻中的主要焦點、熱點與難點問題,包括愛情的性質、戀愛的技巧、婚介和媒人的作用、結婚時間選擇、家庭暴力、出軌、怨婦、離婚的決策等等,其目的是以經濟學為“解剖刀”,揭示愛情與婚姻背后的深刻機理,引導婚戀走向理性和幸福。
當然,用經濟學這把冷冰冰的解剖刀來解析愛情與婚姻,似乎有些“殘忍”。在大眾的心目中,愛情是偉大的,它能夠超越貧富、國界和時空。中國古人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真正的愛情像美麗的花朵,它開放的地面越是貧瘠,看來越格外的耀眼。”德國思想家歌德則說:“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