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在論壇發(fā)帖稱,自己在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韋曲西街的彤德萊火鍋吃飯時,吃出了會脫皮的“假海帶”。
海帶表皮脫落 露出白色塑料狀物質
網友“隱姓埋名”說,海帶下進鍋里大約10分鐘后,撈出來就看到海帶表皮脫落,露出里面像白塑料一樣的物質。他說,鄰桌的客人也點了海帶,那些海帶還在盤子里時候甚至就已經脫皮。“長這么大每次吃火鍋都要吃海帶,從沒見過這樣的海帶。”
15日晚上,記者來到網友反映的這家火鍋店,隨后,記者點了一盤海帶,通過肉眼判斷、品嘗味道后并未發(fā)現異常。此外,記者還用手指分別刮蹭未煮和煮熟后的海帶,也沒有出現網友提供的照片中的表皮脫落的狀況。
對于網友所說的“假海帶”一事,該店店員表示 “不可能,有問題的話隨時來找我們。”當記者問到什么原因會導致海帶脫皮時,店員未能給出解釋。
到底網友吃到的“脫皮海帶”是不是假海帶呢?16日上午記者又前往炭市街水產市場尋找答案。
業(yè)內:表皮脫落是因為“泡了三四天”
在炭市街水產市場,記者只發(fā)現了為數不多的幾家店鋪在出售海帶,如果不是記者挨個詢問,幾乎找不到海帶的藏身之處。反之,其他一些水產或干貨都會被店主用大字標示出來。
幾位店主紛紛表示,市場上不可能存在“假海帶”這種東西。“誰吃海帶呢”、“賣不上價錢么”,他們說,出售海帶的店鋪之所以少就是因為沒有利潤可賺。
既然沒有假海帶,那么“脫皮”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位從事了20多年水產行業(yè)的店主說,脫皮其實是因為海帶不新鮮,已經出現了腐敗。“用水泡的時間太長了,夏天的話差不多三四天就成那個樣子了。”
她還說,如果硬要說有“假海帶”,最多只可能是染色,不可能用其他東西替代。“染色的話很好鑒別,只要看它泡出來的水是不是清的。
專家:海帶中含褐藻膠 吸水后頂破表皮
記者隨后又咨詢了陜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食品室朱主任說,由于地處內陸,我省目前沒有權威的水產研究和檢測中心,因此無法對海帶表面脫落的原因做出科學解答。
今年9月,“海帶造假”的網帖一度瘋傳。圖中,網友捏著一根剛洗過的海帶絲,手上沾滿綠色的皮,脫皮的海帶像根被水浸泡過的寬粉條。據記者觀察,西安網友吃出的“假海帶”與此類似。
據現代快報報道,連云港市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伏光輝說,表面脫皮不能說明海帶造假,因為“海帶中含有吸水性特別強的褐藻膠,長時間浸泡就會冒出來,把海帶表皮頂破。用手一碰,表皮自然脫落。”
對于專家和攤販“不太可能存在假海帶”的說法,網友“隱姓埋名”仍有疑慮。“話說當年專家也曾說過,地溝油這東西絕對不可能存在,原因在于地溝油做成食用油的成本太高……”
記者實驗:一周后 海帶真的脫皮了
記者將市場上買回來的濕海帶又用水泡了一周之后發(fā)現,海帶表面脫皮出現了一些水泡狀的突起,用手擠破后流出粘液,海帶表皮隨之脫落。隨后,記者又將泡過一周的海帶放在熱水里煮熟,撈出后用指甲輕輕刮蹭就會有大塊表皮脫落,但是與網友提供的圖片中近乎透明的“假海帶”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