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新書《我承認我不曾歷經(jīng)滄?!酚蓮V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出版。該書是她二十歲后的首度雜文結集,反思成長道路上的得與失。在20日的新書發(fā)布會上,她坦言,自己想要告別天才兒童身份,也一直在告別。
新書向天才兒童告別
自上大學以來,蔣方舟再沒有出過書。她坦言,是因為不想急急忙忙地出書,希望寫出代表性的東西,要“值得別人花錢來看”。
蔣方舟的新書《我承認我不曾歷經(jīng)滄桑》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被綁架的一代”從社會層面入手,談她這一代人的青春與他們生活視角里的中國;第二部分“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她希望通過記錄,反抗一些使自己不像自己的東西;第三部分的長篇散文《審判童年》,毫不避諱地坦白童年生活當中的刺痛與尷尬,在她看來是對天才兒童身份的一個告別。
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附錄,記錄當時寫那篇文章的場景,現(xiàn)在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對這篇文稿的反思。有時她甚至推翻了自己此前的一些想法,“更多的是坦誠自己的一切。”
蔣方舟透露,明年可能還會出一本小說,但現(xiàn)在不能透露內容,“怕寫不完,因為現(xiàn)在讀書和寫作的時間太少了”。
工作也會部分妥協(xié)
蔣方舟去年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成為《新周刊》最年輕的副主編。當時曾引起外界的一些爭論。據(jù)悉,她在進入清華時,即被《新周刊》聘為特約記者,2010年4月升任主筆。“所以,我不是直接升副主編的,是一步步走上來的”,她說。
她透露,自己在畢業(yè)的時候其實也很茫然,甚至在打車的時候會問司機,北京戶口到底重不重要,“聽完了之后也很有收獲”。
現(xiàn)在的她,每周開兩次會,其他的時間是寫稿、采訪,改新記者的稿,提專題。對老記者的稿件有意見時怎么辦?蔣方舟坦言,文本層面的東西是可以討論的,自己為《新周刊》寫了五年,對雜志的熟悉程度會多一些,了解《新周刊》喜歡什么樣的稿子,不喜歡什么樣的稿子。
她透露,自己有時也會說一些很嚴厲的話,比如“這個稿子很像飛機上面的雜志登出來的稿子,不值得花錢去看”。“只要一視同仁,對自己的標準跟別人一致就沒有問題。”
在工作中,蔣方舟會有所妥協(xié)。比如一些命題作文,可能自己不認同,但也會努力去寫,因為“這就是工作”。但“幸好在大的價值觀上沒有沖突”。
也會遇到困難,會覺得大量瑣碎的工作很屈辱,每天回家“累得像狗一樣”。采訪姚明,做了很多功課,卻只給了10分鐘,要求擁抱一下還被拒絕,當時能感覺到“眼淚在眼眶凝結”。然而不管多累,第二天仍然能很開心地元氣滿滿地去上班。動力是什么?是還能逃回到文學作品中,還能逃到自己的小說里。
現(xiàn)在的她,并沒有太遠大的志向,每天所能想到的,只是“把這期刊物做好”。
不喜歡《小時代》 期待韓寒長篇小說
作為同一時期的作家,蔣方舟似乎有點“固守”自己的領域。郭敬明已經(jīng)拍了兩部電影了,韓寒也在做自己的電影。但蔣方舟對自己要不要做這些事情,想得很清楚。
對于前段時間大熱的《小時代》,她直言很不喜歡,“看了以后感覺是對自己的侮辱”。“但也沒有必要一直批評,因為它所籠絡的粉絲群也不是自己。”
她說,自己也曾被人建議去做編劇,或者和幾個圈中好友一起去做一些事情。但她認為“現(xiàn)在還沒有文思枯竭到要做這些來證明自己”。她自己說對這些問題想得還是挺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