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華,橫跨劇場、舞蹈、電影、教育等不同領(lǐng)域的香港多棲創(chuàng)作人、批評家,香港文化界著名人物,亞洲頂尖劇場藝術(shù)家,先后在倫敦、布魯塞爾、巴黎、香港發(fā)表舞臺創(chuàng)作。1995年回港后致力推動舞臺劇創(chuàng)作,編導作品超過五十部。近年的代表作品有《包法利夫人們》、《在西廂》、《賈寶玉》、《三國》等。
在香港,林奕華不但是頂尖的劇場藝術(shù)家,他還有主持人、批評家、文化人等多重身份。對于內(nèi)地人來說,林奕華的舞臺劇為人們帶來的是另外一種對于人生的理解。
近日,林奕華推出了他的隨筆集——《惡之華麗》,共四本,向讀者介紹了他對于舞臺劇、對于明星、對于娛樂圈的感受和理解。昨日,林奕華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我沒有明星情結(jié),但大眾需要明星
記者:從1989年的《教我如何愛四個不愛我的男人》,到如今的《賈寶玉》、《三國》,你的演出陣容總是星光熠熠,雷頌德、吳彥祖、陳綺貞、劉若英、梁詠琪、何韻詩、林依晨……很多人說你有明星情結(jié)。
林奕華:我可以肯定地說,我沒有什么明星情結(jié)。我的作品之所以有這么多的明星參演,因為現(xiàn)在的很多劇院都是大劇場,如果帶著那么大的一個團隊,讓觀眾買票,沒有明星的話,大家愿意付這個錢嗎?但是很多時候,大家還是很容易把明星當做是一個商品,而不是藝術(shù),只看到了他們的明星效應(yīng),卻沒有看到他們身上的藝術(shù)價值,我覺得是很不公平的。
記者:最近一段時間,娛樂圈非常熱鬧,明星結(jié)婚了、離婚了、戀愛了,大家為此激動不已,如何理解人們對于明星的這種關(guān)注?
林奕華:現(xiàn)在的人那么關(guān)心明星而不是關(guān)心自己,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不滿足。明星活在大眾的幻想世界里面,他負責扮演普通人沒有辦法得到的那些欲望,比如說成功、比如說羅曼史等等。所以明星的八卦在當下就很容易被消費,而且被大家一再傳播。這些都說明了很多人心靈的空虛,他沒有能力在自己的身上找故事,他就是要在別人身上看八卦。
記者:你這次的新書也有一本是專門談這些的,那你怎么看八卦和娛樂?
林奕華:娛樂圈和娛樂文化不只是一種消遣性的東西,它的核心包含了很多我們這個民族和時代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我在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出發(fā)點不是要談明星,是談人心。
創(chuàng)作不照搬原著,只呈現(xiàn)我的理解
記者:你的舞臺劇很多人都很喜歡,在這些劇目中,有很多現(xiàn)代元素。比如《賈寶玉》,讓觀眾記憶深刻的是,演出開始時,十二金釵赤著腳在舞臺上打鬧,而在最后她們一一捧起了屬于自己的高跟鞋離開舞臺。是標新立異,還是有更特別的含義?
林奕華:高跟鞋的想法不是來自我,而是來自編舞的老師,但是和我對《賈寶玉》的理解沒有偏離,高跟鞋代表的是那些并不是那么平凡的女性。這么多的現(xiàn)代元素就是要體現(xiàn)和原著的不同,我的作品不是照搬原著,而是在呈現(xiàn)我的理解。
試著讓觀眾把心打開,是漫長過程
記者:和國外的舞臺劇發(fā)展比起來,很多人把中國舞臺劇的滯后歸結(jié)于沒有成熟的觀眾群體,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林奕華:我們很難獨立地培養(yǎng)一個觀眾群,還是需要和整體的文化同步。所以我也會寫文章,但是我的力量是微小的,我只能在我能力范圍之內(nèi)把事情做好,只希望能夠啟發(fā)到一些觀眾個體。
培養(yǎng)觀眾不是馬上培養(yǎng)看戲的禮儀,對戲劇的理解,而是讓他們試著把心打開,這是一個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記者:如今,不斷有電影創(chuàng)造票房奇跡,舞臺劇會有這么一天嗎?林奕華:首先要明白舞臺劇是怎么一回事,和西方的舞臺劇比起來,我們能做到多專業(yè)?舞臺劇不能像電影一樣創(chuàng)造經(jīng)濟的奇跡,它還是要受到舞臺的限制?,F(xiàn)在英國有這樣的嘗試,就是在劇院演的同時,授權(quán)電影院可以同步放映,觀眾不需要一定坐在劇院就能看到精彩的舞臺演出。但是在時空轉(zhuǎn)換上舞臺劇永遠不能和電影相比,舞臺劇是看在短時間導演如何扮演魔術(shù)師,所以觀眾得到的滿足感是不同的。電影給大家的是夢幻,舞臺劇提供的是智慧上的啟迪,所以看電影可以吃爆米花,而舞臺劇不會,因為看舞臺劇的時候腦袋需要吃那些精神的糧食。(記者 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