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久前,全球著名博彩公司Unibet在網(wǎng)站上公布了諾貝爾文學獎獎項的賠率表。 中國作家莫言榮登榜首,引起國內(nèi)文學界對諾獎更高的關注與熱情,莫言對此表現(xiàn)較為淡定,目前已回老家安心創(chuàng)作。怎么看待這一事件?你認為他有機會問鼎嗎?怎么評價莫言及其作品?
這消息還是前幾天有記者告訴我的,之前我根本沒想起諾獎這回事,沒想過誰該不該得和能不能得,也沒聽到哪個作家或批評家談論此事。我看,這事恐怕并未引起“國內(nèi)文學界”多么高的“關注和熱情”,只是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和熱情罷了。現(xiàn)在這也成慣例了,年年此時,就要把這件事拿出來翻炒,然后就照例會有人寫文章批評作家們的“情結”。
至于莫言,我要能下注,我也押上一注。他當然是我們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放在世界上也是杰出的作家。
2、每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后,國內(nèi)的文學界、媒體圈就會掀起一場大討論,最關心的就是中國作家何時能夠摘得“諾獎”桂冠。可以說,中國文學界有嚴重的“諾貝爾文學獎情結”。國人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情結呢?諾獎情結歸根結底是什么樣的心理?
剛才說了,未必真有那么一個文學界的“諾獎情結”,只不過是年年大家都要消費一下這個話題而已。諾獎不是只有文學獎,比起文學來,我看物理、化學什么的更應該有“諾獎情結”,自然科學的評價標準總是相對客觀的。我們的物理學界、化學界有沒有“情結”呢?我不知道。估計媒體和公眾對這個也沒什么興趣,畢竟物理或化學問題太專業(yè)了。我們有那么多指點江山的大經(jīng)濟學家,但好像也沒人問他們有沒有諾獎情結。這是不是反過來說明大家真的認為我們該得這么一個文學獎,不得就人神共憤?就我來說,我也希望我們得醫(yī)學獎、化學獎、物理學獎或經(jīng)濟學獎,但這個沒人關心,年年琢磨文學獎,我還很好奇這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理呢。
3、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電影界做著奧斯卡的夢,文壇里做著諾貝爾的夢。很多人覺得,一部電影只有得了奧斯卡獎才能奠定國際地位,一部文學作品也只有得了諾貝爾獎才算真正走向世界。你怎樣看待這一現(xiàn)象?
也沒那么奇怪,作家想得諾貝爾獎不是壞事,得了更不是壞事,當然,他不得也還是在世界上,不用“走向”。只不過,這世界上好的作家或者電影導演很少是為了得這個那個獎而工作的,得獎是妙手偶得之,得不到也絲毫不說明工作沒意義沒價值。我們大家這么熱衷談論這件事,讓我想起鄧拓講過的一只雞蛋的故事,一個人得了一個蛋,然后就開始遐想蛋生雞雞生蛋,雞雞蛋蛋無窮盡也,直到變成億萬富翁,結果想高興了,一不小心雞蛋掉地上了。得獎是變富翁,但你不能從一個蛋開始就那么規(guī)劃,那真是鬼迷心竅了。
4、世界上不少作家、評論家和研究學者都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在評選標準和趣味上有“以歐洲為中心”的傾向,存在偏見和狹隘,你認為諾獎的評選公平公正嗎?
這還用說嗎?任何一個獎都是有自己標準的,不可能寬闊無邊。你憑什么要求諾獎對你公正?畢竟那是諾貝爾拿自己的錢設的,他要是活著他愛給誰給誰。但是他死了,瑞典文學院只須對他的遺囑負責。我的意思是,別自作多情,當你指責他“歐洲中心”的時候,你難道還指望它“亞洲中心”嗎?那本來就是人家的游戲,如果你進了場,而且還玩得很好,那當然很好,如果人家不帶你玩,你也別抱怨不公平。這件事看得平常一點好。
5、在歷屆獲獎的作家中,你最喜歡哪幾個作家的哪些作品?同時在你看來還有哪些遺珠?
喜歡的很多,加繆、馬爾克斯、福克納,等等。
最大的遺珠,托爾斯泰。但這肯定不是托爾斯泰的損失,是諾獎的損失。而且我懷疑真給了托爾斯泰他要不要。
6、回顧諾貝爾文學獎百余年歷史,從來沒有中國作家能獲此殊榮。你認為這是為什么?有學者指出,中國作家之所以一直與諾獎無緣,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很少被翻譯成外文,或者翻譯后的版本失去原有的水準,對此你是否認同?
我們不能用一個無法證偽的論斷來推導出結論,沒人說得清多少是“很多”,而你能不能告訴我什么樣的翻譯能保持原有的水準?你也不能說假如很多作品被翻成外文,而且翻得很好,那么就一定會得諾貝爾獎。當然,作為一個有文化抱負的民族,我們必須致力于推動我們文化的傳播,但是這是一個耐心的、水滴石穿的過程。
7、此外,雖然從來沒有中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但百年來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的“緋聞”卻始終不斷。魯迅1927年拒絕諾獎提名;林語堂四次被提名卻沒有獲獎;老舍和沈從文因去世和諾獎擦家而過;近年來還有巴金、王蒙、北島、嚴歌苓、莫言等國內(nèi)作家被傳獲得提名。在這些作家當中,你覺得配得上“諾獎”的有哪些?
要我看差不多都行,可惜我看行沒用。
8、諾貝爾先生的遺囑中提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宗旨是授予那些“寫出富于理想主義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 你認為到現(xiàn)在為止,中國出了這樣的作家了嗎?
這個你得問瑞典文學院的老先生們。我看過一本關于諾貝爾獎歷史的書,關于什么叫“富于理想主義傾向”,一百多年來,他們之間就在不斷打架,最初他們連托爾斯泰都認為不夠“理想”,他們的看法也在不斷變化。
9·中國文學離諾貝爾文學獎到底有多遠?我們應該對“諾獎”持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
有從北京到斯德哥爾摩那么遠,坐一天飛機就到了。得到了是大好事,得不到也用不著說葡萄酸或者怨自己不爭氣。你只要想一想我們自己關于我們的某位作家、某部小說好不好都很難達成一致意見,你就明白就文學問題和外國人達成一致意見有多難。
10、中國以及世界各國有許多文學獎項,為什么獨獨諾貝爾文學獎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呢?在你看來,這個獎項的魅力何在?諾貝爾文學獎是否代表了世界文學的最高水平?
諾貝爾文學獎一百多年,除了因為戰(zhàn)爭有兩三年空缺之外,持之以恒,每年在那個日子頒發(fā)。我相信,如果我們也在一百年前搞起這么一個獎,然后如此認真地堅持一百年,那么,今天它一定也有很高的聲譽。但恐怕我們沒有這個耐心和恒心。這不是“魅力”問題,這是價值觀問題,文學也好、科學也好,我們看到的只是它所帶來的聲望和金錢,我們忘了,它更是人類專注寂寞地探索創(chuàng)造的結果。當我們年年在這兒熱炒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們可能忽略了它所包含的價值期許,鼓勵創(chuàng)造,鼓勵耐心、持久、頑強的工作,鼓勵那些對人類的心靈和知識懷有不懈的探索熱情的人們。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認為現(xiàn)在的批評界應該更有力地展開批評,這個我同意,但是我問:你打算怎么干呢?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揀大個兒的,狠狠批!當然,那一定有很多人圍觀。很多時候,我們不關心怎么把我們的創(chuàng)造成就珍惜地肯定下來,而是滿懷快感地隨時打算把它干掉。
至于諾獎的水平,同樣要從這個百年尺度去看,一百多年里,也許三四十年都評得不怎么樣,比如近些年據(jù)我看就評得不怎么樣,當年秦始皇東巡,群眾圍觀,項羽遠遠地看了發(fā)感慨:原來這個皇帝也不過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也!讀了這些年有些獲獎作家的作品,比如耶利內(nèi)克,比如赫塔@米勒,我覺得也沒什么了不起,真是彼可取而代之也,代之以莫言完全可以,代之以中國其他五六個作家,我看也可以。但你也不能因此就否定這個獎,就算有三四十年評得不靠譜,百分之六七十的命中率已經(jīng)很了不起。
10、除了諾獎外,你認為在國際和國內(nèi)還有哪些獎項可以代表較高的文學水準,值得大家關注并閱讀獲獎作品? (新浪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