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強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他認為,文學獎評出的作品總歸會有爭論,甚至退一步講,由于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文學獎也很難有真正的客觀公正,“從這個角度說,文學獎的評選是否透明并不重要,當今天的文學獎拿不出一個適合所有人的標準時,就容易走向混亂。關鍵還是在于背后整個大的體制。出現(xiàn)一系列‘跑獎’、‘拉票’現(xiàn)象,應該是當前作者寫作的市場化、利益化來買單。”
解決之道:建立監(jiān)察制度獎項設立要落到實處
借鑒,可能是完善中國文學獎舉辦問題的一個好辦法,比如評選過程的公開透明、評委的獨立不受干擾等等。胡野秋介紹,國外很多文學獎的興辦機制是比較成熟的,有些地方值得學習。
“就諾貝爾文學獎來說,評委都是一些固定的德高望重的教授,由哪些人擔任評委會提前公布。”胡野秋認為,國外辦獎的“反腐機制”較好,而中國對文學腐敗的懲治卻沒能跟得上,“文學評獎懲罰機制的缺失,就很難杜絕文學獎的‘黑色現(xiàn)象’。”
“文學獎的定位可以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可以頒給純文學,也可以頒給暢銷書。”但胡野秋強調(diào),無論哪一種,中國文學獎的評選都是越透明越好,“也可以考慮建立相關的監(jiān)察制度。不過我對民間辦文學獎還是支持的,只是相關程序還有待完善。”
“官方也好、民間也罷,關鍵在于要用評審結果的質(zhì)量讓大家無話可說。“胡野秋認為,再好的文學獎評選出的作品都可能有爭議,但只要程序合法公正即可,“文學獎的標準應該關注文學性,回到作品本身。”
“一個獎項的設立與運作,宗旨是什么,程序怎么樣,誰來操辦,都既要有其特點,落到實處,又要公開、公正、透明,這就要求在機構上、程序上、人員上,都有相應的支撐力量與配套措施。”談到飽受爭議的路遙文學獎時,白燁在接受北京晨報采訪時曾這樣表示。
“今天的文學創(chuàng)作非常分散,多元化已經(jīng)十分成熟和普遍,不可能有一個獎能把所有的領域,所有的流派,所有的風格一網(wǎng)打盡。更重要的是,文學創(chuàng)作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活動,沒辦法完全客觀。”白燁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