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在說什么。你正在 facebook 上翻閱朋友的相冊,突然看到一張照片中有你自己——而且還是很丑的自己。按下快門的時候,真正的“你”被綁架了,換上的是一個假冒的“你”。這個時候,你會問自己:我真的看起來這個樣子嗎?
是的,你真的就長那樣。但是不要擔心,我們有一套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照片中的你看起來和你自己很像,但是總有哪點不對。不過,順便說一句,你真正的相貌比你想象的要好看。
鏡子。為什么你討厭看到照片中的自己?答案就是鏡子。有的人可能聽說過這種理論;但是就在一天前,EDW Lynch 剛剛在laughing squid 上貼出了這個視頻:攝影師 Duncan David 當了一回TED講師,做了關于“感知,鏡子和讓我們討厭照片中自己的恐怖谷理論”。我們將視頻貼在了下面,并且還在演講內(nèi)容中提取了一些“干貨”:
我們?nèi)绾胃兄约??我們又在用什么樣的工具在感知自己?答案是,這個過程并不像任何照相機感知你的方式:鏡子。就是你家衛(wèi)生間里,胳膊長寬的鏡子。這是一個相當個人的視野,你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這種視野的人。不管什么人,拿著什么相機捕捉你,和你自己的視野永遠不可能相同。
所以我的理論——雖然我不是科學家,只是個攝影師——就是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照片時,有一種神奇的既視感,覺得這很像自己,但總有什么地方不對,而這一點點差別,讓我們產(chǎn)生了抗拒的感情。這個理論是否正確呢?我想應該會有人會去驗證這個理論吧。
好吧,結果是,真的有人曾經(jīng)做過這個實驗,而且是在1977年。在一項名為“顛倒的人像和曝光效應的假設”的研究中,心理學家 Theodore H. Mita,Marshall Dermer 和 Jeffrey Knight 解釋道“相比于人們子啊照片中看到的自己,也就是他們真實的相貌,他們更傾向于對鏡子中的自己的相貌產(chǎn)生認同感。”但是這項研究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這幾位心理學家的一項探索:為什么我們會覺得鏡中的自己更有吸引力?正如這項研究的標題所指出的,這和被稱作“曝光效應”(又叫“有限接觸效應”,mere-exposure effect)有關。
曝光效應最早在上世紀60年代,被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 Robert Zajonc 提出。簡單地說,曝光效應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指的是我們會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這個效應已經(jīng)被大量證明了真實性了,不管是哪種刺激(視覺,聽覺,語言等),并且它不限于一種文化環(huán)境下,是一種跨文化的心理現(xiàn)象。甚至,這種現(xiàn)象在別的物種里也存在。
所以當有人說,我們討厭照片中的自己的罪魁禍首是鏡子時,其實更應該把錯誤歸到曝光效應上面。當然,關于曝光效應,有一點十分重要:它是一種非常個人的體驗——也就是說,只有你會認為照片上的你比真人丑很多,這點你應該感到欣慰。
并且,再告訴你一個事實,如果像片中的你長得和鏡中的你一樣,每個人都會覺得你長得很奇怪。這些研究者們也做了一些小的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你的朋友們,親人們在看你的照片時,并不覺得照片中的你不好看,只有你會這么想。(煎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