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大體》有云:“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意思是,對別人的小差錯不故意挑剔,也不刨根問底地追究責任。為人處世要多一分寬容和“糊涂”。這與古代諺語“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異曲同工之妙。
管理者對下級、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以及夫妻之間,發(fā)現(xiàn)對方有錯誤,都有提醒和糾正的責任。但若“過度負責”,無論多小的毛病,都要明察秋毫地指出來,讓聽的人分不清輕重主次,而且有被挑剔、苛責的感覺,那就適得其反了。這種過度刺激會引發(fā)逆反心理,心理學上稱之為“超限效應(yīng)”。
因此,真正高明的勸誡者,并不會“言勸”,而是“身勸”。即自己做到100分,只要求別人60分,受勸者不會感到被逼著改變,而會因為感動而主動改變。此外,好心助人時也要注意,別光想著“我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更重要的是考慮“別人能接受多少?什么話對別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