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9日,太平洋,美國海上補給司令部下轄的干貨與彈藥補給船USNSAmeliaEarhart(T-AKE6)正在為美國海軍“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CVN73)進行補給,一架SA-330J美洲豹直升機正在對“華盛頓”號進行垂直補給。(環(huán)球網)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2月14日文章,原題:崛起中的中國與受挫的西方相遇,誰會鞠躬更深?1793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馬嘎爾尼訪問北京,希望與清王朝互派使節(jié)。從那以后,中西交往就一直圍繞著一個棘手的歷史問題:誰比誰強,從而誰向誰屈服。
當馬嘎爾尼現(xiàn)身北京要求發(fā)展對等關系時,當時的中國仍然強盛,對他的要求不以為然。畢竟,中央王國從未接受過來自別國的使節(jié),而只認可位居次等的“朝貢國”。想要對等地位?不可能!當馬嘎爾尼被告知須向乾隆皇帝磕頭時,他拒絕了。
一個世紀以后,中國已從無可挑戰(zhàn)的全球優(yōu)勢地位急劇跌落。那時候的中國對西方的霸權和欺侮日益敏感。在公開互動或聯(lián)合典禮這種可能會暗示中國低人一等的地方,這種敏感就變得特別強烈。對于一個認為自己的強盛乃是理所當然、并對這種強盛習以為常的國家來說,衰弱無疑是一件極痛苦的事。
當中國國勢每況愈下時,中國人的優(yōu)越感逐漸消失,甚至連要求平等的資本也喪失。不過,他們渴望尊重的心理并未減弱。誰先走、誰先鞠躬或誰坐在更高的位子,這些都已成為維護臉面的隱秘規(guī)則的一部分。
近年來,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往日的財富和權力,并且重獲信心。但這種自信的恢復,會平息中國長期以來對平等的渴望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一刻將會到來,但一時半刻還不會。中國人將他們的國家提升到接近“大國”的地位。但從心理上講,勢力平衡的實際改變,一般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才能被完全接受。
從現(xiàn)在起,隨著中國財富和權力的增加,其所面臨的挑戰(zhàn)是要認識到,自身的大國席位已恢復如初,已無需沉浸于受害者心理。對于任何真正的大國來說,進化的最高階段是超越自卑和自傲,最好是養(yǎng)成一種謙虛的自信。這個要求對中國或任何國家都不低。
當然,一個大國必須追求自身利益,但這樣做未必會毫不考慮別國的利益和成就。真正的偉大不強求沒完沒了的崇拜,有時候贊美他者反而顯示強盛。而這正是馬嘎爾尼訪華時所缺少的。遺憾的是,我們在當今美中關系中往往也看不到這種東西。(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