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2月9日電 (記者 張俊)記者9日從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獲悉,該院新材料研究中心章偉立博士與清華大學化工系劉凱團隊設計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不對稱鋰鹽,這些鋰鹽不僅能提高鋰金屬電池在極端條件下的性能和安全性,還為未來電池技術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該科研成果近日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鋰金屬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而被認為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有力候選者。然而,在高電壓、快充和低溫條件下,其穩(wěn)定性有待提升??蒲袌F隊設計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不對稱鋰鹽,這些鋰鹽通過破壞亞磺胺陰離子的分子對稱性,賦予了電池獨特的氧化性,從而在電極和電解液界面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且高效的雙層結構。
實驗結果顯示,含有這種新型鋰鹽的電池在零下20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下能夠實現(xiàn)超過2000次循環(huán),保持率高達85.7%。在常溫下,這種電池展現(xiàn)出了高能量密度和前所未有的功率密度,即使在極端低溫下,也能保持出色的能量和功率輸出。
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例如,在地震、雪災、洪澇等極端條件下,使用該技術的高功率、耐低溫電源,可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和救援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