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fā)生87周年,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這些年,國家公祭日從最初的一項國家性紀念活動,逐步成為全世界共同探討和平與愛的契機。這不僅是對30多萬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更是對人類和平未來的殷切期望。
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們在歲月的侵蝕下逐漸凋零。目前,登記在冊在世的幸存者僅32人,他們已是耄耋之年,每一位老人的離去,都是一段鮮活歷史記憶的消逝。然而在這些年間,一批又一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他們來自不同年齡層,有著不同經(jīng)歷,卻都懷著相同的使命感。他們或是幸存者的二代、三代甚至四代,以家族傳承為紐帶,將那段黑暗歲月中的故事娓娓道來;或是被這段歷史震撼的年輕人,主動投身于記憶傳承的偉大事業(yè)中。
這其中,“00后”大學生蔣秉錞,作為幸存者陳桂香的曾外孫,憑借自己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優(yōu)勢,立志用聲音傳播歷史,讓太奶奶的經(jīng)歷被更多人知曉。任穎老師不僅自己積極參與歷史記憶傳承,還引導兒子于恬祥成為小小講述者,將家族故事在校園中傳播。還有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她多次作為志愿者,為中小學學生講述那段歷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的女兒常小梅,則通過出版父親的回憶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的生活史》,將個人和家族的悲痛歷史傳遞給更多人。更令人感動的是,傳承人的年齡層越來越廣,從耄耋老人到“00后”少年,共同組成了記憶接力的堅實隊伍,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傳承隊伍中來,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與方式講述那段歷史,并從中汲取歷史的教訓。
記憶是火炬,照亮前行的路。傳承歷史的意義不僅在于記住痛苦的過去,更在于讓這種記憶化為追求和平的力量。面對國內外無數(shù)人,我們通過講述、書寫、教育等方式,讓世人了解更多真相,也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從灰暗的記憶轉化為跨越時代的警示。
學校教育成為傳承記憶的重要陣地,從編寫《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讀本》到開展各類歷史教育課程,讓青少年在學習中深刻理解歷史的沉重與和平的珍貴,這既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也是對遇難者的莊重告慰,更是對和平的堅定宣誓。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設立的這些年,我們通過銘記歷史、傳承記憶,在緬懷遇難同胞的同時,更向世界發(fā)出了捍衛(wèi)和平的堅定聲音。未來,我們還將繼續(xù)高擎記憶的火炬,讓和平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也讓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悲劇永不再現(xiàn)。(范杰遜)
來源:交匯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