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官員找馮駿、李純林這樣的藏家,打聽某位大師作品的價格。官員也喜歡借藏家的眼光幫他們推薦一些好東西。
李純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現(xiàn)在送給領導的東西必須遵循兩個原則:第一,講名氣,大師名氣越大越好;第二,講價格,價格越高越好。“因為領導們之間也愛比較,自己擁有哪位大師的作品。”
事實上,沒有一定的鑒賞水準,一般人很難判斷一件瓷器的價值,因此,大師效應成為簡單迅速的衡量標準,大師的名氣而非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成為了市場的定價標準。國家級大師的作品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職稱成為了瓷器價格的放大器。這也使得景德鎮(zhèn)的藝術家對評職稱趨之若鶩。
大師們很樂意與官員們交往。他們甚至會想盡辦法吸引官員到來,因為這些人會帶來買單的人。
景德鎮(zhèn)瓷器的興旺與龐大的官場需求之間的關系緊密而微妙。“沒有官場生意,怎么養(yǎng)得起這么多大師?某種程度上,盛世的大師們就是由整個官場里的生意滋養(yǎng)起來的。”一位河南籍的省級大師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
如果說顧客是上帝,那么,官員群體便是大師們的上帝。大師們很喜歡說,哪位大領導或大領導的老婆喜歡他們的作品。
在一個區(qū)域范圍內,高級別官員,尤其是處于塔尖上的那部分官員的興趣喜好,對該區(qū)域的官場興趣喜好風潮,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官銜從低往高,紛紛效仿跟隨,以求跟上級領導產生共同的話題,甚至“情感上的親近”。
如果哪一件作品能獲得某位高級別領導的中意,那么這位大師的其他作品很快也會水漲船高。
上述河南籍大師的作品正是被景德鎮(zhèn)的某位局長看中之后才開始走俏的。“剛開始來景德鎮(zhèn)那幾年確實很難,局長來了之后好多了。”
官員們因此往往能以低于市場價位很多的價格拿到大師的作品,半賣半送已經是常態(tài)。
稍上檔次的藏家或大師的宴客廳,墻壁上懸掛滿了與高級別領導或政要的合影或留影。李純林的宴客廳也不例外,掛滿了從江西省內的高級別官員到國家部委的高級別官員的留影,或與他的合影。他樂于逐一向客人介紹來訪過的貴客。
李純林手里有一個本子,詳細記錄了哪個領導喜歡什么樣的東西,他因此很清楚領導們的喜好,領導們也喜歡找他。
“現(xiàn)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一些所謂大師到了一個地方就想辦法將他的瓷器送到什么地方去,送過去了以后,就說某個領導喜歡他的東西,或哪個部門放了他的東西。”李純林承認,那確實會有很好的廣告效應。
李純林也曾經因此獲利。某部委的新辦公大樓落成,地方各省廳都贈送禮物以示祝賀。江西省廳從李純林這里訂了一個瓶子送去北京,擺在新大樓里。結果不到一個月,一個與該部委有項目往來的商人便找過來向他訂了20件瓷器送給領導,總價100萬。
景德鎮(zhèn)的官員不只是熱衷于瓷器收藏,許多官員還熱衷于瓷器的創(chuàng)作。江西省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他的另一個為人熟知的身份是中國陶瓷工藝大師。
2010年,時任景德鎮(zhèn)主要領導的他被評為中國陶瓷工藝大師,這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
業(yè)內人士公開質疑其評選大師“程序不合法”。據(jù)知情人士透露,在江西省報送北京的35人名單中,并沒有這位官員。但最后在公布的名單中,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據(jù)當?shù)厝ψ永锏娜送嘎叮涸摴賳T喜歡搞一些陶瓷藝術交流活動,“他常用自己的作品與那些著名大師的作品進行互換”。
業(yè)內大多數(shù)人對他業(yè)務能力的評價是:能畫一點東西,但算不上名副其實。他雖被評上了國家級大師,藏家們卻很少收藏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