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山水畫的技法比較集中的體現(xiàn)在山石的皴法上,有荷葉皴,披麻皴,解索皴,亂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帶皴,卷云皴,雨點皴,豆瓣皴等等,我們將其概括為三大類:1、線皴(以披麻為主),面皴(以斧劈為主),點皴(以豆瓣、雨點為主)。
?。ǎ保┡轳澹ň€皴): 皴的筆法如披開的麻披狀,呈長線條,表現(xiàn)山石的明暗凹凸,充實結構和脈胳體積感,以及江南多見的有草木的松軟土質。用筆微帶交叉。 短而松散叫解索皴。 梗直而亂叫亂柴皴。 細而短叫牛毛皴。 上述三例屬線皴類。
?。ǎ玻└澹骜澹?最能體現(xiàn)山石的堅硬質感,用筆如斧劈木之痕,特別是花崗石或人工爆破后的山巖,多呈此狀。大斧劈先以筆肚著力,橫臥紙上一掃,筆鋒中帶有飛白,表現(xiàn)山石的陰背面較合適,小斧劈則以扁筆作挑剔狀,并略似勾勒的作用和方法。 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為面皴類。
?。ǎ常┯挈c、豆瓣皴(點皴): 筆鋒如斧劈狀,也叫小面皴。適用于大山群山之表現(xiàn),如以烘染蒼翠的色調,能得山林蔥郁的感覺,下筆前要明確輪廓、態(tài)勢和明暗、虛實、疏密的變化。 橫筆點舊稱米點,宜畫云山。 直筆帶扁鋒舊稱豆瓣皴。 直筆點舊稱雨點,釘頭、芝麻皴。 以上為點皴類。 (山石畫法步驟示范圖例、步驟文字說明從略)
樹法介紹:
古語云“樹分四枝”意在立體,自然界樹木的形態(tài)千變萬化,不同種類的樹木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姿態(tài),樹分干(大干、小干)枝、葉、根,枝干的穿插變化形成樹的形式美。一棵樹的美抓什么簡言之即取其美而舍其丑。 1、抓勢: 我們將其概括為三大類。 立勢、平勢、園勢。 立勢:樹干挺立,樹枝向上,直中用不直求變化,不直中見直。 平勢:抓其平而舍其不平,如松樹的變化要平中求園直來變化。 園勢:園中求不園,要園中見直求變化。 2、樹的結構: 主干:一棵樹打動人的地方有一處、兩處,畫一棵樹必須抓其關鍵的一兩枝,忌平衡與對稱。決定其生動與否的一兩枝都是旁枝,凡出枝處皆有結狀以示生命感,以表現(xiàn)物之常理。 3、枝干穿插: 疏密:通過穿插來體現(xiàn) 虛實:通過筆畫多少來表現(xiàn) 爭讓:如書法中的“挑夫爭道”。 黑白:不能平均,不能勻,不能灰。要忌用筆打格、十字、米字及扇面形穿插。穿小枝時眼睛盯住空白處,盯住小白點,不要全堵死。
山水畫的筆墨技巧:筆墨為中國畫主要表現(xiàn)手段,古云“無筆無墨不成畫”。只有墨而無筆立不起來,宜軟、平、灰、肉。反之,有筆而無墨也缺乏表現(xiàn)力。在運筆的同時也就在運墨了。墨的效果是靠筆運出來的,筆之輕重也是靠墨來呈現(xiàn)的,因此筆墨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宋韓拙曰“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純全集》)。運筆一要勾出造型,二是表達質感。線描是中國畫的主要特點和主要表現(xiàn)手段,中國畫之“線”。是具有生生活力的有生命的線,運動的線,是寄寓作者的人格與性靈的線。下面談談中國畫筆墨技法中的有關問題。
《關于筆線的內含》
?。ǎ保┯辛Γ?胡小石曰:“好的筆線如鐘表里的發(fā)條,不好的筆線如同煮爛了的面條。”可見一根好的線條不僅從外部看不輕飄,有份量,俗稱“有勁”。而且應有無盡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是非物質力量。它“內含筋骨”,是從內部發(fā)生出來的有生命力的力量。凝聚著過去運動的力量。也是感覺的藝術的力量。好的線條應突在紙上是鼓的,如同太極拳術,一招一勢皆含于內在,防止劍拔弩張,故為蒼勁,如舞臺上的“拼命武生”一樣外在。“六法”中稱筆為“骨法”,“骨”在人體內稱之為骨頭、風骨、骨氣乃支撐人體的一種內在的骨力,由內部發(fā)生出來的一種支撐力。線亦同人一樣從內部發(fā)生出來的生命力。中國傳統(tǒng)中的“平如錐畫沙”、“園如折釵股”、“留如屋漏痕”、“重如高山墜石”、“外園內方”、“外柔內剛”、“綿里藏針”、“寓方于園”、“寓剛健于婀娜之中”等審美趣味,均是體現(xiàn)這種內在精神的東方審美準則。柔的線往往更有力量,更內含,如“鐵線描”、“行云流水描”、“高古游絲描”等,外表柔、細、軟的線同樣更體現(xiàn)內在的骨力。力透紙背乃指行筆中積蓄之力量,如同從紙里生發(fā)出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