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要畫之薄,感覺厚,活潑、透明、靈動、不傷筆觸,每一層都有效果才是好墨。 豐富:指層次復雜多變而不簡單輕薄,要繁而不濁,靈透而不薄。
《傳統(tǒng)三墨法》
?。ǎ保娔ǎ侯櫭剂x潑而成之,如潑水一般,一遍或者少遍墨。干、濕、濃、淡同時進行,用書法的方式一氣呵成,是典型的大寫意之墨法。往往在一大片墨中同時有干、濕、濃、淡的變化。直抒胸臆,靈活多變,隨意性極強,目的在于筆意之外,求自然的水墨流動韻味之意外效果,沒有自然則刻板、僵滯,缺乏人意則非繪畫。潑墨法中的干筆與飛白尤為重要,否則會變成滿紙墨豬。行筆過程中還要求造型高度準確。潑墨法多呈水墨淋漓狀。
(2)破墨法: 在全部的墨法中用途最廣,變化最多的是破墨法。無論是濃破淡還是以淡破濃,均要在前一遍墨將干未干時進行(即乘濕往上加)。破墨是破壞了原來的不好的效果,建立起一個新的更完美的效果,它同樣要求造型高度準確,運水運墨的技巧高度嫻熟。反映敏銳,隨機應變地去自理各種變化與問題。破墨法有以重破淡,以淡破重,以干破濕,以濕破干,以水破墨,以墨破色等。畫面效果多呈水墨、水色,交融多變,生機活潑之感。
?。ǎ常┓e墨法: 古人多用此法,清龔賢,今人黃賓虹,李可染用之。積墨,顧名思義多層積累、堆積,層層漬染,層積而厚。所用工具毛筆短而軟,墨色淡而干,宣紙半生熟。積墨過程先淡所濃,或先濃后淡均可。一般先淡后濃好掌握(如龔賢即先淡后濃積法)。積累過程步驟一定要清楚,否則就會雜亂無序,不堪收拾。每遍積墨要求每筆本身不宜變化太多,干、濕、濃、淡的效果是靠多遍積累起來的。筆觸縱橫交錯,墨色濃淡交暉,層層透清而不濁。重墨色的筆觸范圍越加越小,墨色越來越深,筆觸也越來越多,淡墨色的筆觸卻越來越大,覆蓋面則愈來愈闊。積墨法的整體把握的能力要求極強,要厚而不塞,多而不亂,步驟有條不紊。 積墨法最大的特點為必須等前一遍干后再積下一遍,這是不可動搖的鐵律。 元人主線從中墨開始,而后向“濃”“淡”二極伸延,積墨效果蒼茫渾厚,厚重華滋。凡表現(xiàn)濃郁、深厚、渾厚、滋潤感覺的效果均可用積墨法。 《染法》 分濕染、干染、點染、分染、通染、跳染等。染墨、染色既要統(tǒng)一,又要對比。筆墨太生硬的地方,沒氣韻需統(tǒng)一可用“通染”法。效果平、灰、花的地方需對比,可用“分染”式。染的過程中要見筆,要留白。“擦染”出干而毛的效果,易表現(xiàn)山石、樹木的蒼茫華滋之狀。 《點法》 古人云:“一攢、二亂、三線” 一攢即先點集中的一大組(聚),二亂(散開),三線(形成動勢)。 用筆: 直筆直點, 一點三揉, 外實內虛(亦叫空心點), 凡點必帶動作,點中必有聚散,古有“攢三聚五”之說。 古人曰:“畫不點苔,山無生氣” "畫山容易點苔難” "苔痕為美人簪花” "古畫有全不點苔者,有以苔為皴者,疏點密點、尖點園點、橫點豎點及介點、水藻點之類,各有相當,斟酌用之,未可率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