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被夏志清稱作“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的葛浩文現(xiàn)身北京。作為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這是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葛浩文首次造訪中國。在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葛浩文透露,此行既是應清華大學邀請參加會議,也是為他下一步翻譯劉震云、賈平凹小說的而來。
“我第一個反應是他(顧彬)在胡扯……我們當翻譯的人有我們的貢獻,毫無疑問,可是(成就)還要歸到作者本人。”
回應顧彬:翻譯有貢獻但成就屬于作家
作為莫言《紅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等十部作品的英文譯者,葛浩文使得莫言的小說進入英文世界,因此也被認為是莫言得諾獎的重要“推手”。今年初,在香港嶺南大學召開的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上,德國漢學家顧彬認為如果沒有葛浩文的翻譯,莫言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針對這一觀點,葛浩文前日首次做出回應,“我第一個反應是他(顧彬)在胡扯。”葛浩文解釋,諾獎評委中只有馬悅?cè)荒荛喿x中文,評委的首選文本是瑞典語,也看法語、德語等的譯本。他說,2002年凱爾泰斯·伊姆雷得獎,沒有評委懂匈牙利語;而俄國詩人布羅茨基得獎,評委中也沒有人懂俄文,全部都要靠譯本。“我們當翻譯的人有我們的貢獻,毫無疑問,可是(成就)還要歸到作者本人。”
至于什么樣的作家才能獲諾獎,葛浩文憶及去年參加諾獎頒獎典禮時與評委會委員交談,他曾問起這一標準,“他們說這個不能說,”葛浩文搖頭,“他們自己不說出來我也猜不出他們內(nèi)心的看法。”
諾獎效應:莫言得獎火熱了三個月
莫言的得獎,是否意味著中國文學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會打開不一樣的局面?葛浩文坦言,莫言得獎后對整個中國小說界在歐美讀者中的開拓是必然的,但“一年后再說莫言,可能大家就會問誰是莫言?”葛浩文說,“莫言得諾獎的前三個月,小說銷得真棒。他的代理人高興得不得了,到了第四個月就……”
葛浩文還提到一個中國作家普遍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莫言不會英語,他無法去國外替自己宣傳。”葛浩文說,莫言需要第三方(翻譯),出版社不愿意花錢。“像愛麗絲·門羅就不會有這個問題。過去很多得獎的人都會外語,可以出國替自己的小說宣傳。莫言本人也承認這個問題,但也不想花時間去學外語了。”
莫言之后哪位中國作家最有可能獲獎?當有人想請葛浩文為中國作家“號脈”時,葛浩文的太太、也是其翻譯搭檔林麗君表示,“這就像是我家有七個孩子,你問我爸媽七個孩子你最喜歡哪一個。”
不過,談及葛浩文目前喜歡的“孩子”—劉震云,葛浩文有話談。他和太太最近譯了劉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蓮》以及《我叫劉躍進》,已經(jīng)有出版社提上日程,一本明年春夏出版,另一本后年出版。“劉震云能寫故事,我還認識一個作家,臺灣的黃春明的故事寫得也好。”葛浩文說他給美國的代理人寄了劉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蓮》,不到兩個禮拜,代理人就給他打電話說“好小說!兩本都要了!”在葛浩文看來,美國“評論家喜歡看比較悲苦的,但讀者一般愛看幽默的輕松的。我認為美國評論家比較喜歡閻連科,因為他還是比較‘反面’的,而劉震云是正面的,一般美國讀者會喜歡這個。”
作品選擇:出版商主導
從事了三十多年中文翻譯的葛浩文目前已經(jīng)翻譯了五六十本小說,涵蓋莫言、蘇童、李銳、白先勇、楊絳、馮驥才、王朔等二十多位中國作家的作品。葛浩文說自己一輩子就是愛看小說,且種類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