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主要問題還不是出在臺上,是出在了臺下。雖然臺上“演”的癲狂,但具有合理性,并且,相對幾位演員來說,是演的自然的部分。臺下的部分,才是最不自然,最脫離影片語境的表演。這幾位一本正經(jīng)討論救國救民大事的演員,愣是把這部分演出了國產(chǎn)抗日劇的感覺,那種團結(jié)緊張嚴肅活潑的革命同志“呵呵”感,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與影片的整體風格十分違和。
與管虎的上一部作品《殺生》相比,《廚子戲子痞子》保持了那種快速敘事的剪輯風格,并且,用了許多流行的技巧,多重畫格、高飽和度色彩、夸張扭曲的鏡頭語言,加上快速剪輯和人物表演,使得鏡頭的信息量很大。此外,管虎還特意在電影多處使用默片形式,制造電影“戲說”的詼諧感。據(jù)片尾花絮所言,這是為了喚醒人們對過時的事物的記憶。——這個自我說明顯得非常自戀和多余。這些都足以看出,管虎是個注重講故事的方式的導演,如何展開一個故事,如何對故事進行構(gòu)思。非常明顯的是,《廚子戲子痞子》以色調(diào)為標簽,分割敘事的各個部分。
《廚子戲子痞子》應該是一部什么樣的影片?有許多人覺得這和昆汀的《無恥混蛋》很像,都屬于邪說正史。確實。但我覺得,管虎更像是想拍這樣一個電影:用《讓子彈飛》的風格,《刀見笑》的技巧,講一個《風聲》這樣的故事。但是,這里頭缺少了最關(guān)鍵的東西,《鬼子來了》的態(tài)度。所以,我們看臺上部分,確實是“戲說”,但一切到臺下,就立刻回過神來,這骨子里還是正劇,沒有“邪”的起來。
因此,這樣的布局就有問題。“臺下”這部分像武打電影里的輕功,不能細說。一細說,就要漏破綻。更好的方法是,避重就輕,四個人的真實身份、如何謀劃等等,點到即止,一帶而過。應當增加的,倒是其他支線。比如偵緝隊的三個傻瓜,在旁攪局,這本應更加精彩,現(xiàn)在則與電影主線基本沒什么關(guān)系,根本不影響劇情發(fā)展,成了舞臺布景的一部分。同樣成為無足輕重的一部分的,還有與被俘日本醫(yī)生一同被抓的那個日本軍士,一開始還有點兒戲說的作用,后來就漸漸與電影主線脫節(jié),一起成了背景。日軍這條線從牽扯進來、到后面獲知真相、結(jié)尾的圍捕,都像是被主角玩弄于鼓掌間,沒有自己獨立的發(fā)展過程。這樣,從總體上,布局就太偏,不夠形成鼎立之局。不好看。
至于電影的其他不足,比如幾位主角身負的神一般的各種技能,劇情的神一般的轉(zhuǎn)折和為編而編的走向,電影結(jié)束后畫蛇添足的電影形式與風格的自我說明,跟布局的失分相比,都是次要的了。(網(wǎng)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