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愛恨嗔癡,之所以不肯走遠,只投向身邊的人,多半因為,身邊人和我們有同樣或相近的起點,本應面對相似的可能性,但在生命的某個岔路口,在某個暗暗潛藏的時刻,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機遇,讓人趨向不同的未來。
我曾和朋友坦率談起各自的“一丈之內(nèi)的愛恨嗔癡”,發(fā)現(xiàn)我們都曾面臨那種時刻,對同學,對同事,對朋友,甚至對愛人,在比較之后,生發(fā)出某種嫉意,而表達這種嫉意的方式,則是列舉對方生活中的瑕疵,潛臺詞不外是:你我同樣是泥身子。但同樣是泥身子的他們,卻得到了更大的世界的擁抱,那只說明,那些瑕疵無足輕重,那個大世界,看待一個人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不會糾結于日常生活中的處世小節(jié),也不會為道德瑕疵耿耿于懷。
結論顯而易見:要投入更大的世界,必須要走出一丈之外,以大世界的方式,回望自己和身邊的人。(中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