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洛夫在書中沒有再現(xiàn)歷史的畫面。主人公努力傾聽那些認為自己所處的現(xiàn)實比常人所認為的要更復雜、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更可怕的人的聲音,試圖理解時代,找到其意義。
至于這部作品的主旨,作者弗拉基米爾·沙洛夫指出,“我的書講述的是:長詩《死魂靈》被理解為是俄羅斯的歷史,這是一部書信片段體小說,具有獨 特的對話。我很希望,這部書能在當代讀者中得到回應。”在解釋如何選擇小說《返回埃及》的主題時,他說,“有時我覺得,果戈理之后整個俄羅斯的歷史就是一 種續(xù)寫第二部、第三部《死魂靈》歷史的嘗試”。沙洛夫還補充說道,未完成的小說——這是一種可怕的誘惑,面對這種誘惑,文學往往會不知所措,因為“這如同 未完成的啟示錄。似乎,如果這部小說被寫完的話,那么,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應該如何生活”。在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過程中,作家得出結論:《死魂靈》第三卷是不可能出 現(xiàn)的。弗拉基米爾·沙洛夫稱,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花費了5年多的時間,其間,“我追隨著自己的主人公們,‘拉緊韁繩’,他們不斷變化,與此同時,我本人就會感到 不太適應。”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在當今市場經濟全球化的語境下,沙洛夫的作品并沒有絲毫的商業(yè)氣息,他被認為是能夠催生智慧的大師。沙洛夫的作品大多是歷 史、宗教與現(xiàn)實等各種因素的交織融合,無論是《排練》《提前和準時》還是《拉薩路的復活》《請像孩子們一樣》等均是如此。他善于將歷史現(xiàn)實與幻想因素結合 在一起,將歷史學家的論著變成充滿神秘幻想因素的作品。其小說旨在向讀者提出某些重大、迫切但又難以解決的永恒問題,即個人參與歷史生活并且在與歷史“照 面”后所應該肩負的責任問題。具體來說,其創(chuàng)作大多涉及歷史與個人、自由與權力、善與惡等等二元對立因素的相互關系問題——這些均是文學中不斷被提及的永 恒主題。這種創(chuàng)作特點反映了作家沙洛夫對自己民族過去歷史、當代生活的體悟及其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擔憂。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體現(xiàn)出作家對當代俄羅斯不同歷史時 代更替的實質及其后果的深入思考與睿智理解。他在作品中引領讀者跟隨自己的主人公進入隱秘幽暗的歷史深處,進入科學與幻想交界的結點。正是在這種近乎虛幻 的境界中作家試圖探尋歷史上所發(fā)生的許多重大事件的真正根源。另外,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新穎的見解、神秘的事件——這使得沙洛夫的每一部作品都引起讀者的極 大興趣與特別關注。
沙洛夫是當代俄羅斯創(chuàng)作特點最復雜的作家之一。其實,理解其作品的難度并不在于書中人物的對話和作者所進行的修辭試驗,也不在于書中所用語言和 所描述事件的乖謬,而在于作者的思想具有特別的深度,令人不可思議。因此,沙洛夫的任何一部小說都需要讀者靜下心來,慢慢閱讀沉思、細細品味;而且在閱讀 過程中,文本似乎會逐漸攫住讀者的心靈。這對于習慣于閱讀簡短的新聞和人物對話的當代讀者來說,可能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抵觸甚至是反抗,這些都是閱讀沙洛 夫作品一開始會出現(xiàn)的反應。想要深入領會沙洛夫的哲學和詩學,值得讀者花費一定時間并經受某些不適。而且,沙洛夫是一個具有嚴肅責任感的作家,他非常重視 與讀者的心靈“對話”和“交流”。他說,“我不是一個被寵壞了的人,對于我來說,每一個讀者都是禮物。當你寫作的時候,當然,不是為了讀者,而是只為自己 本人,因為自己——這是惟一一個哪怕是相對了解和懂你的人。如果突然有人對你寫的東西感到親切易懂,于是他開始與人談論,談論他的生活、命運及其對世界的 理解——這是一份很大的禮物。對此我非常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