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現(xiàn)代化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一個方面”
在周有光看來,自己50歲之后的主要工作“意義很重要”。“文字改革的意義很重要。解放后,上世紀五十年代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現(xiàn)代年輕人 都學了。這個拼音方案,用字母表示‘音’,用處很大。首先,使得中國的小孩子、中國的文盲能夠利用這個工具認字,走進中國的文化寶庫;其次,方便外國人學 習中國的文化。所以,漢語拼音一方面是從沒有文化到有文化之間的‘橋梁’,另一方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這個橋梁看似是個小事情,但是缺少了就不方 便。比如,我們中國人的名片上印著拼音,這樣不懂‘方塊字’的外國人也可以認得,可以叫出。我們中國從清朝末年到今天,都處于現(xiàn)代化改革的過程之中,現(xiàn)代 化改革,一方面是語言文字的改變。”
或許今天的年輕人無法體會到漢語拼音、文字改革的重大作用,但在“世紀老人”周有光眼中,中國的“語言現(xiàn)代化”讓如今的普通話成為了中國人共同 的語言。“九十年代以來,教育部領導普及普通話做得很好。設想,一個大的國家,廣東人講粵語,上海人講上海話,香港人到北京旅游還要找翻譯,國人在本國找 翻譯豈不是笑料?”
“其實外國原來也如此,我三十年代到日本東京讀書,我原來以為我學的東京日語可以走遍日本,但是發(fā)現(xiàn)就連不遠的京都人的語言也完全不一樣??墒?日本能夠推廣日語,日本人稱之為‘國語’,以東京話為基準,到了現(xiàn)在日本人之間講話沒有一點障礙了。西洋國家的共同語言普及大概三百年之前就實現(xiàn)了,日本 大概一百多年之前實現(xiàn)了,我們中國還正在實現(xiàn)之中。”
周有光曾說:“前兩年(2005年語),有人在北京做抽樣調查,北京人能講普通話的大概占80%,20%的不一定能講,所以我們是在逐步改進。 一個國家要做到現(xiàn)代化,需要達到很多指標,其中一個指標就是講話大家都懂,如果講話都不懂,怎么能算現(xiàn)代化國家?我們這一指標雖然還沒有達到,但是逐步在 接近之中。我個人的感覺,九十年代我們的語言現(xiàn)代化工作發(fā)展得較快,是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文字改革、語文現(xiàn)代化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一個方面,重要性也就體現(xiàn)在這 個地方。”
80歲讓生命重新開始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號,拜其連襟沈從文所賜。1980年開始,他成為翻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lián)合編審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中方三 委員之一,另兩位委員是劉尊棋和錢偉長。“周百科”的外號也算是“名至實歸”。談到當年翻譯《百科全書》的細節(jié)時,周有光稱,“我們翻譯《不列顛百科全 書》,不過由于當時國內購買力很差,就壓縮成10本,稱為《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此后,周有光又曾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社科部分總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