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條現在看起來不咋起眼的東西走向的老街,中間以稻田、荷塘間隔,極自然地分成東街、中街、西街三個自然村莊。
記憶中的棣花老街頗有名氣,明清特色的古建筑古樸典雅,青磚柱,土墻,青灰色瓦屋頂,翹檐屋脊,飛龍舞鳳,煞是好看,東西三墻兩側留有吉字型透風窗,冬暖夏涼,臨街的一色灰青的木質鋪板門,方格窗戶,雅致而整齊排開,斑駁不一的青石街面,高低不平,無言地傳遞著古老的文明。門前高大的柳樹,兩個一字似的排開,大致呈均勻分布的水井,隨機散落老街的兩側,一望無際的稻田,碧波蕩漾的荷塘,順丹江河堤一字排開的蘆葦蕩,展示一幅北國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景象。遇到陰歷三、六、九逢集的日子,方圓幾十里的人們來這里買賣貨物,家家戶戶臨街的房子都成了店鋪,后房當做倉庫,門前屋后都擺滿了各色貨物,一時間你來我往,人擠人,肩挨肩,插蔥一般地擁擠,正集時分很難從東街走到西街口的。
棣花老街歷史悠久,唐代設棣花驛,隴海鐵路沒通之前,南方的絲綢、大米、瓷器等貨物經長江、漢江、丹江由船舶水運至水旱碼頭龍駒寨,再由騾、馬經商鎮(zhèn)、棣花驛站運至商州、西安,山西、河北、北京等地,這里古稱商于古道,是當時南北貨物的唯一通道和必經之地,著名的商賈之路、詩歌之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全唐傳里留有詠棣花驛詩數篇。
棣花老街古跡眾多,街東建有金代二郎廟,為宋金國界,距今近六百年歷史,為金漢建筑工藝之合璧,廟內原供奉幫助李冰治水有功的次子李二郎,后因封神演義小說盛行的緣故,改為英勇神武的二郎神楊戩,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載入國家名勝辭典。廟東側有清代修建的關帝廟一座,兩廟對峙,遠望宛如一對孿生姐妹,并排玉立。二郎廟舊時曾有牌樓、樂樓,兩側建有菩薩廟及魁星樓,為老街群眾祭祀聚會演戲之場所。老街北塬為唐建法性寺,規(guī)模宏大,香火曾旺盛一時。街對面南山坡頂建有曇花寺,古塔參天,曇花盛開,古有曇花勝地之稱,因年久失修,早已塔倒廟毀,僅存遺跡。丹江南岸懸崖現存許多排列不一的懸空崖洞,經考古學家研究,猜測疑為先人居住石屋或古崖葬群,為棣花增添了不少亙古而神秘的色彩。
棣花老街是個出人的地方,歷來尚武崇文,街西以二郎廟為界,曾是宋金的分界線,明末李自成曾駐扎在棣花老街屯兵養(yǎng)馬,招募義軍,并一舉攻入北京,當地人跟著義軍學了不少拳腳功夫,所以后來就留下了好拳師打不出棣花街的佳話;同時因著街正南面筆架山和街北面龍泉吐瑞的風水緣故,縣里的第一個省級教育強鎮(zhèn)被棣花街奪走??h里、市里乃至省里面成了名的人,一打聽,總有棣花人在里面。這使得做一個棣花街人心里自有幾分自豪感。
曾幾何時,老街南面的丹江河因為修路、建房取沙,河道破壞,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昔日令人羨慕的江南水鄉(xiāng)也嚴重缺水了,原來用手直接能打起水的老井也干枯了,往下打好幾丈深才能見到水,稻田、荷塘因為缺水而相繼起旱。旱澇保收的老安地也成了靠天吃飯的漏斗田。加之交通不便、發(fā)展空間太小的原因,棣花老街的人們陸續(xù)把新房子蓋到312國道旁邊去了,集貿市場也移到距離國道很近的新街,老街仿佛一夜之間衰落了。只剩下一些新房蓋的早、圖著種田方便的老戶、留戀老莊子的一些老年人還堅守在老街,街面房子的鋪板老化,墻皮脫落,柳樹枯死,多數房子由于鐵將軍把門,年久失修,個別長期不住人的房子沒有煙火護救而陸續(xù)倒塌,昔日繁華的景象不見了,這還是棣花人心中的老街嗎?
新農村建設的號角和滬陜高速公路的開通為棣花老街帶來了新的機遇,民居改造使老街面貌煥然一新,通村水泥路四通八達,大棚蔬菜逐步推開,節(jié)水蓮菜種植試點成功,全棣花范圍內的人飲工程因苗溝水庫的除險加固將加快實施,以二郎廟、宋金街、平凹故居、明清古街、法性寺、千畝荷塘為重點的棣花十觀被列入省級重點鎮(zhèn)建設和縣鎮(zhèn)生態(tài)文化旅游項目的整體開發(fā)規(guī)劃,棣花老街將乘著時代的東風揚帆起航,鑄造新的輝煌。(作者:鞏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