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璧(1908—1997)這個名字,我最早在浩浩蕩蕩十卷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的書脊上見過,但不知其為何許人。最近讀了他的文集《書比人長壽》,看到他作為資深編輯、出版商的經(jīng)歷,才對他的生平著述加深了了解。
趙家璧是上海松江人。在上海光華大學上學時期,他就為良友圖書印刷公司主編《中國學生》。1932年從光華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yè)后,他進良友圖書印刷公司任編輯、主任,結(jié)識了魯迅、鄭伯奇等左翼作家。他陸續(xù)主編的《一角叢書》、《良友文學叢書》等,都以裝幀講究聞名。1936年,他又組織魯迅、茅盾、胡適、鄭振鐸等著名作家分別編選出版《中國新文學大系》,由蔡元培作總序,煌煌十大卷,矗立了一座豐碑。
其實,趙家璧更為一般民眾所知還得歸功于當年上海灘的暢銷雜志《良友畫報》。他擔任《畫報》的文藝主編多年,在1937年8月13日日軍對上海發(fā)動大規(guī)模軍事進攻,良友公司遭日軍炮火猛烈襲擊、損毀嚴重的情況下,還帶領(lǐng)上海職工用職工會的名義,向法院申請接收良友圖書印刷公司的全部資產(chǎn),招募新股東,重起爐灶,改稱良友復興圖書公司。
《良友畫報》圖文并茂,深受當時向往西方生活方式而又被自身財力、地位所限制的上海和各地的中等階層民眾喜愛。雖然激進的五四知識分子斥之為“小市民”文化,它如今卻是研究民國中國文化轉(zhuǎn)型時期的珍貴史料,被李鷗梵等大家引用。趙家璧也很偏愛這份雜志,他覺得出版十多年的《良友畫報》真實、形象地記錄了那個時期的歷史與文化,所以費盡心機,總算收集齊一套完整的《良友畫報》,裝訂成15大卷。不料,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占領(lǐng)上海租界,后來查封了良友復興圖書公司,這一套15卷的《良友圖畫雜志》合訂本,被隨同日軍查抄的日本同文學院學生發(fā)現(xiàn),下令捆扎起來,準備次日派車運走。趙家璧心急如焚,束手無策。幸好有一個年輕的同事自告奮勇,夜半翻墻入室,冒險偷出,使這15冊畫報幸得保全。
不過,在本書中趙氏出于各種考慮,對于這段歷史沒有多作涉及,主要還是回憶他和多位現(xiàn)代文藝大家交往的經(jīng)歷。譬如說,作為徐志摩的學生,他對于老師的文才風流推崇備至,寫到徐志摩1930年帶學生去光華大學校園里的古墓前講授英國詩歌。徐氏飛機失事、英年早逝后,他為了出版老師的全集和陸小曼打交道??墒且驗楹m不信任年輕的趙家璧“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終于未果,他因此對胡適頗有微詞。丁玲在被國民黨秘密逮捕,軟禁南京之后,她的自傳體小說《母親》由趙家璧出版,他想方設(shè)法把稿費寄給她在湖南老家?guī)е×醿鹤拥睦夏甘Y慕唐,并根據(jù)魯迅的指點辨認哪些來信貨真價實是蔣老太太的,哪些又是他們家不相干的“窮親戚”來討錢的。
趙家璧此書為研究現(xiàn)代文學提供了不少有趣的資料,但我感觸最深的卻是他的書名《書比人長壽》,來源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給作者的一封信。英國浪漫詩人濟慈曾經(jīng)抱怨自己的詩作如同寫在水上,轉(zhuǎn)瞬即逝。趙氏卻別有會心,即使作為編輯長年累月地“為人作嫁”,也依然堅信文字的不朽。只有這樣的敬業(yè)靜心,這種對于文藝事業(yè)的執(zhí)著,才能成就趙家璧的一世功業(yè)吧。(中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