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前回老家看望父母,父母高興地為我們準(zhǔn)備了好多兒時愛吃的零嘴兒,也是那個年代標(biāo)志性的年貨:油炸面果子、紅薯丸子,用玉米糖稀粘的芝麻、核桃、米花兒糖片。父親說這些東西要分成六份:我們姐妹兄弟四個,一個姑姑,再留一份招待親戚和兒孫。我走到廚房拿了一個碗,準(zhǔn)備用它來分這些東西,出來時看到父親正用一桿秤認(rèn)真地稱量。父親年輕時傷了一只眼睛,幾近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因年齡大的原因,視力很差,看秤時眼睛幾乎貼到了秤桿上,我便心疼地說:“用碗大致分一下就行了,誰還在乎多吃一個丸子,少得一片兒糖呀”,父親卻認(rèn)真地說:“不是誰多誰少的問題,既然是我和你媽的心意,就應(yīng)該是一樣的,誰也不多也不少。”我聽了父親的話,鼻子酸酸的,父親用這桿秤稱的是對我們的愛,這愛是不偏不倚的,這也是父親一生做事、做人有桿秤的體現(xiàn),這不禁讓我想起前幾年的一件事。
有一段時間我比較忙,好久都沒給父親打電話,偶然聽一個從老家來的人說,我們村的村委會有好幾個干部因土地征用款出了事。我心里一緊,父親一直都在村委會當(dāng)會計,不會也……我沒敢多問,回家就趕緊給家里打電話,接電話的正是父親,我試探地問:
“大,你還好吧?”
“我好著呀,怎么啦?”父親聽出我的緊張,反問我。
“咱們村不是有人因經(jīng)濟(jì)問題出事了,你……”
“哈哈……”父親竟爽朗地笑了,“你說這事,你還不了解你的父親嗎?大做事都有自己的下數(shù)(“下數(shù)”是方言,讀hasou),心中永遠(yuǎn)有桿秤,你別擔(dān)心。”
我明白父親所說的“下數(shù)”,就是做人做事的秤,父親的秤就是良心、道德、法律,違心的事不干,違法的事不做,所以無論父親受了多大委屈,享有多大權(quán)利,心中永遠(yuǎn)有桿稱量是非的秤,平衡人生,不生邪念,不貪不占。
父親的這桿秤不僅給了他一生平安,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讓我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都有一桿秤,在秤的兩端,懂得如何去愛人,如何去取舍。(商洛日報 作者:君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