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董 楠
古人云:“靜對好書成樂趣,比看云物會天機。”徜徉于書海,我們仿佛與智者對話,捕捉先人的靈性,追尋著哲人的足跡。那是情操的陶冶,心智的啟迪,靈魂的凈化。讀書是汲取精華的學習方式,是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通道。
青春校園好書作伴
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來到商洛中學,陽光下,同學們堅毅的眼神,自信的微笑,鏗鏘的步伐,無處不迸發(fā)著青春的朝氣。小廣場上很多同學利用下課間隙翻閱著愛不釋手的讀物,時不時的相互交流。高二4班的辛平遠同學正手拿一本《世說新語》,津津有味的讀著。辛平遠說:“《菜根譚》《挪威的森林》這類經(jīng)典文學對我影響深刻,除此之外我還很喜歡《奧術神座》《大明王侯》等另類小說,平時在‘起點中文網(wǎng)’‘創(chuàng)世中文網(wǎng)’上閱讀電子書籍。”據(jù)了解,辛平遠從小就有喜歡閱讀的習慣,最喜歡的小說是明宋的歷史小說,小說對他最大的幫助在于拓寬知識面和加快閱讀速度,他現(xiàn)在一小時基本可以略讀十萬字,對平時的做題速度和理解題意有很大的幫助。
高二21班的郭秦星拿出她平日里最喜歡的書籍跟我們分享:“我跟西安的同學經(jīng)?;ハ嘟涣髯罱矚g讀的書,《意林》《讀者》是我們不變的主題,我覺得這些有趣有益的書籍可以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充實自己.我喜歡讀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媽媽的陪伴,平常媽媽會陪我一起寫作業(yè)和看書,堅持跟我討論書中的內(nèi)容,交流讀后感,這些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書香校園任重道遠
高一23班的徐建軍老師,從事語文教學已有26年,在他看來課外閱讀本就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教學大綱的要求,當語文外延與生活外延相通時,才是“大語文”的正確教學觀。徐老師從不強迫自己的孩子閱讀書籍,而是以側面引導為主.徐老師說:“孩子在選擇書籍時難免會先以自身的興趣愛好為方向,只要價值觀不出現(xiàn)偏差,家長不應該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制止。我兒子今年上高一,正值青春期的他對經(jīng)典文學開始并不十分感冒,在一次文學作品交流中,我刻意流露出對梁實秋散文的喜愛,還擇優(yōu)分析其中描寫段落是如何的惟妙惟肖,出于好奇,兒子將梁實秋的散文集認真的閱讀和品位,最終喜歡上了這部作品。”
課堂上的徐老師也同樣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他的學生。“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經(jīng)常會引用一些經(jīng)典名句或文言詩詞,希望學生能漸漸熟悉并喜歡我們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文學。”徐老師說,閱讀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它不僅僅體現(xiàn)在成績上,它對個體的自信心、健全的人格影響非常大。一代學生有一代學生對文學的理解,語言的背后會影響人的思維,想要書香溢滿校園,需要老師、家長、社會的共同引導。
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商洛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陽光報》創(chuàng)始人馮培釗也在不遺余力的為書香校園建設努力。馮培釗告訴我們,讀書是一個學校文化的重頭戲,如果學生只讀教材,不進行課外延伸,很容易造成視野狹小,知識面窄,甚至表達淺薄。如若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長遠來看對學生各科的讀題和審題能力大幅度提升,不但不會影響成績,堅實的文學功底反而會促進學生總體成績的提升。依據(jù)新課程理念,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單純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學科,語文世界的內(nèi)涵是豐富多彩的,要有語言文字的訓練,有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人文情懷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馮培釗說:“我每周兩節(jié)語文課,必有一節(jié)是課外閱讀課,間接中會促進課堂教學的進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理解能力和考試成績,最終為學生鋪墊堅實的文字基礎。”
據(jù)了解。商洛中學從2012年開展每年一度的“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開展主題班會、讀書之星、書香班級、征文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通過開放圖書館,舉辦讀書論壇、新書推薦等活動引導學生與書籍為伴,營造讀書氛圍,培養(yǎng)同學們的讀書習慣,營造書香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