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發(fā)亮
歷史的年輪,把我們帶回到了盛唐時的商于古道。
這里是大唐帝國可與絲綢之路相媲美的商賈之道,詩歌之路。商于古道由長安藍田,越秦嶺,過商州、丹鳳,商南入河南的一條交通要道,一條商于古道影響幾乎達半個中國。在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朝代更替中,商于古道見證了歷朝歷代的興衰更迭,見證并隱藏了數(shù)以千計萬計的傳奇故事。
當歷史穿越到盛唐,落腳在群山逶迤間的商于古道,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是飛騎而過的驛站信使,往來穿梭的商賈馬幫,心情沉重的南貶官吏,游興意濃的文人騷客。李白、杜甫、韓愈、李商隱等名人志士,在游歷這方山水,往來長安追求功名的同時,寄情山水,詩吟風(fēng)物,抒懷心聲,把唐詩推向了千古絕唱。
白居易,就是這千古絕唱的一員虎將。他的詩歌,輕輕淺淺,明白如話,百姓喜愛他,皇帝懷念他,后人傳唱他。他是中唐一聲嘹亮的嗩吶,富麗,高昂,婉轉(zhuǎn),尖刻,有時吶喊,有時嗚咽。
時光匆匆而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誣因母墜井有虧人之孝道,被貶江州。出長安,進藍田踏入商山道。無盡的苦悶哀愁沉重地橫亙于他的心頭。面對秦嶺的壯美,他不置一詞,人生低谷的不滿和失落讓詩人感嘆萬分:“停驂問前路,路在秋云里。蒼蒼縣南道,去途從此始。絕頂忽盤上,眾山皆下視。下視千萬峰,峰頂如浪起。”(《初出藍田路作》)還沒到藍關(guān),還沒踏入“崎嶇古聞同”的六百商于古道,還沒真正感受古道行進的艱辛與滄桑,詩人的語調(diào)中就平添了幾分愁感。那下來的時光呢?白居易靜立在山巔,回望長安,一絲依戀、一絲憂郁、一絲惆悵,“草草辭家憂后事,遲遲去歸問路途,望秦嶺上回頭立,無限秋風(fēng)吹白須。”一首《初貶官過望秦嶺》簡單的小詩,卻道出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與糾結(jié)。他渴望朝廷,卻也忌憚朝廷。他心中明白,那條如錦的仕途之路,始終是他到不了的遠方,只能任無限的秋風(fēng)吹動花白的胡須,讓無盡的渴望散落在這貶官途中的商于古道上。
從秦嶺下來,路過四皓廟,詩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被貶的不平,一首《題四皓廟》憤然而從心底呼出:“臥逃秦亂起安劉,舒卷如云得自由,若有精靈應(yīng)笑我,不成一事謫江州。”詩人對四皓隱居商山避秦亂,復(fù)出商山安漢室的景仰,對自己沒干成事反被貶往江州的遺憾,成了他永生的困惑和解不開的精神枷鎖?;实鄱鲗櫯c貶謫,只在朝夕之間。如今,他這個被貶之人,恐怕是回朝無望,不歸隱山林,又該走向何處呢?
彎彎曲曲的古道兩旁長滿了不知名的小草,開放著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小花們互相依偎著,互相安撫著,一陣山風(fēng)吹來,微微點頭,好像要告訴詩人白居易什么。藍天、白云、小花、小草和山林連成一片,遠處的驛站顯得那么滄桑、古樸。這是一顆蒼涼的心與蒼涼物景的對話,一位悲切的人與另一種悲切的生靈的物語。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視覺,亦是不一樣的心聲,不一樣的風(fēng)采,不一樣的生命圖騰。
山水自有禪機的,這個禪機就是當太陽告別晚霞時,新的一天就要到來了。山水自有靈性的,這個靈性就是月亮掛在天空時,思鄉(xiāng)思家的情感就悄然地鉆進了心房。
月照林上,竹影婆娑,在搖曳的月光中,在沉郁無奈的嘆息聲中,詩人從古道有思想的山水花草中,走向了人生的一個轉(zhuǎn)彎處:詩意的山水、山水的人生,詩意的人生、人生的詩意。
詩詞,是他詩意的人生的精神筆記。他所經(jīng)歷的那些美好的、悲痛的與悲壯的都被定格在他的詩詞中,成了永恒。
詩人敞開衣襟,坐在山間一塊石頭上,任由清風(fēng)撲面而來,凝望湖西碧嶺蒼岑四面壁立如斧削的仙娥削壁,湖面上輕紗般的薄霧飄來蕩去。前所未有的清爽,前所未有的無憂無慮,腦子一片空白,寧靜得如湖面,這是他長久以來盼望的事情。寧靜過后,一首過仙娥驛《仙娥峰下作》,讓靜如處子的湖面泛起陣陣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