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膏糖
幼時,村子里常有賣梨膏糖的串鄉(xiāng)小販,肩挑一副籮筐,籮筐的一頭放有一個木盤,木盤上堆放著一盆狀的醬紅色的梨膏糖疙瘩,另一頭塞滿了爛銅爛鐵等雜物。那沙啞悠長的“爛銅爛鐵頭發(fā)窩子麻鞋底兒換梨膏糖來——”的聲聲吆喝,立馬勾來了一群好吃嘴的稚童,用在家里搜集到的雜物換那梨膏糖。小販兒接過孩子手里的物什,便用一根長釘和一把釘錘朝梨膏糖上邊叮叮當(dāng)當(dāng)一陣敲打,錘落釘起時便有一些支零破碎的糖塊落在盤中,孩子們接了那糖塊興高采烈地拔腿就跑,躲在遠遠的地方享受美味去了。我家的爛銅爛鐵早已被哥哥搜騰光了,頭發(fā)窩子也難尋覓,于是逢了換梨膏糖的到了村口,我便纏住爺爺要麻鞋底兒。爺爺不給,我便哭天鬧地,甚至躺在地上打滾。爺爺心疼不過,順手從腳上脫下半新半舊的麻鞋給了我,我就有了換梨膏糖吃的口福,卻全然不顧爺爺打赤腳進田勞作的艱辛。
商洛梨膏糖出自洛南,據(jù)說早在明代就甚有名氣,迄今已延續(xù)400余年,經(jīng)久不衰。
梨膏糖也稱蠻糖。是用玉米熬制而成,其工藝流程為:首先把玉米粉碎,用大鐵鍋熬煮成糊狀,加水放入適量搗碎的麥芽,待糖化后,過濾去渣,加火熬成糖稀,即成飴糖。接著再添柴加火,使其含糖率達到90%以上時,倒入柴灰中,稍冷,再加入適量灰堿,不斷揉搓,使之發(fā)酵,體積逐漸膨脹。然后,把它放在制好的模型或盆里,冷卻后即是香甜酥脆的梨膏糖了。
如今市場上的兒童食品營養(yǎng)豐富,品類繁多,梨膏糖這類土特食品幾近絕跡。然而,我卻常常思念這種食品,因為它畢竟是我兒時夢寐以求的仙物,曾經(jīng)甜醉過我幼年稚嫩的心扉。
洋芋宴
鄉(xiāng)間美食多矣!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足跡遍及祖國東西南北,吃盡人世間的山珍海味,四方特色,也未必能品完鄉(xiāng)間眾多美食美味。于是,總會給你的舌尖留下些許遺憾。待你偶爾在某個鄉(xiāng)村吃上一餐從未嘗過的某種美食,由不得你大呼小叫發(fā)出驚嘆,啊,天底下竟然還有如此好吃的東西!前不久,余與商州幾個正在編寫《住在商州,吃遍商洛》書稿的朋友,一起去商州楊斜鎮(zhèn)東聯(lián)村考察美食,在村民楊培榮家有幸吃到的一頓豐盛而有特色的純民間菜肴——洋芋宴,就有如此感覺。
這是一個深藏在大山里的小村莊,山青水秀,山民多屬于“下湖人”,待人十分熱情、誠懇,且精于膳食。比如他們將平常的洋芋會做出十?dāng)?shù)種美味佳肴,做廚的是主人的老伴和女兒。一時三刻就給我們端上來七碟子八碗,原料是清一色的洋芋。有炒洋芋絲、涼拌洋芋片、油炸洋芋丸子(甜盤子)、蒸洋芋粉包丸、油炸洋芋疙瘩、洋芋炒雞塊、洋芋片炒臘肉、炒粉餅、洋芋燉紅肉、洋芋油糕、洋芋糍粑,讓我們驚訝不已。舉箸吃之,道道嘖香,碗碗味美。特別是那碗蒸洋芋粉包丸,圓鼓溜球,雪白光潤,未吃前還以為是元宵呢,待吃到嘴里糯膩甜酥,方知是用洋芋粉攪白糖,加適量水,和成濕粉狀,用手捏成元宵樣,搭鍋內(nèi)蒸制而成。同行得小阮筷子掄得似雨點,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另一盤洋芋油糕,可與商州美食紅薯油糕相媲美。只不過是用料不同而已。做法是將洋芋刮皮,洗凈,放鍋內(nèi)蒸熟,稍晾,搓成泥狀,加少許面粉,揉到,掐了若干小團,用兩個手掌壓薄,然后包入核桃白糖餡兒,放油鍋內(nèi)煎炸三五分鐘用鐵笊籬撈出,瀝干油,稍晾,即可開吃。光澤金黃,糯軟香甜。
吃完了洋芋宴,已是下午時分。酒足飯飽、口齒留香間連忙與主人握別。歸途,大家興致勃勃,議論紛紛,然而說得最多的還是與洋芋宴有關(guān)的話題。待商州美食城建成,我們一定記著將商州楊斜鎮(zhèn)東聯(lián)村的洋芋宴推介出去,讓天下眾多食客都能吃到這餐獨特的鄉(xiāng)間美食,給舌尖上少留一些遺憾?! ?田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