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十月一,十月一,家家戶戶送棉衣。送來紫袍棉窩窩,惟愿親人暖活活。這是公公為婆婆寫的詩。公公從口袋里掏出一片紙,顫巍巍遞給我,說:“給你媽燒了吧,我昨晚睡不著,給她寫了這幾句話。”
詩是寫在一片面巾紙上的。字跡歪歪斜斜,跟蚯蚓似的。
公公還親手為婆婆剪了一身紫袍,他說,你媽胳膊不好使,紫袍省事,一披便是了。
真想得周到,公公向來對婆婆周到,生前也一樣。一個大男人常年忍受女人的病體和壞脾氣而不溫不火,不怨不悔還真是少見。我本以為婆婆的離去對公公是一種解脫,他彎曲的腰桿終可以伸展一下了,可事情遠非我想的那樣,他無法釋懷。有一天他氣喘吁吁回來,問他去了哪里,他脫口而出:去你媽那里了!又說:“今天是你媽生日,我給她放歌去了,放了77遍《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媽享年77歲。”說后,咧開嘴巴,苦笑一聲,順手將那個音樂匣子收拾起來,又嘮叨了一句:“你媽最愛聽紅歌了!”
只要家里找不見公公,去婆婆的墓地,一找便找個準(zhǔn)。一座常人只需十分鐘便可翻過的小土坡,于他,一來一回至少也需要兩個小時,而他卻不知疲憊,隔三差五去看她。
我在一個秋日的黃昏里又看到了公公和婆婆陰陽兩隔卻生死牽掛的一幕。
公公采了一大把野菊花,整齊地堆放在婆婆的墓碑前,之后,便坐下開始拉二胡,二胡聲時有時無,斷斷續(xù)續(xù),聽上去很不標(biāo)準(zhǔn),卻穿越了幽靜的墓地,盤旋于蒼茫的天空。公公的臉在太陽的余暉里,蒼老得如同他手里的那把二胡,不禁讓人凄然淚下。
婆婆和公公之間的傳奇故事,一度在我們家鄉(xiāng)流傳,不管是人們飯后的談資或是笑料,至今聽來依然為之感動。
新中國成立初年,在西北農(nóng)學(xué)院的校園里,婆婆和公公一見鐘情。身為孤兒的公公沒少得到婆婆私下的資助,她常常挨餓,卻把舍不得吃的干糧偷偷放進公公的桌斗里。婆婆品學(xué)兼優(yōu),階級過硬,在校農(nóng)場的試驗田里,婆婆種出了一顆重達30公斤的大南瓜。消息傳出,轟動校園,她以“小科學(xué)家”的稱號光榮留校,成了學(xué)院農(nóng)場試驗基地的一名科技工作者。
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沒有挽留住婆婆的腳步。聞訊公公被分配到秦嶺山中,婆婆褲腿一挽,草鞋一蹬,踏上了尋愛之征程。婆婆步行進秦嶺。在狼蟲虎豹時常出沒的秦嶺腹地,婆婆翻藍關(guān),過莽嶺,穿十里峽,僅草鞋就穿破了9雙。婆婆找到公公時,公公正在舞臺上排練《白毛女》,眼前這個頭發(fā)亂散,褲腿高挽,野人一樣的女子嚇了他一跳。他跳下臺子,走向她,咯咯地笑,把四只眼睛的淚水全笑飛了。當(dāng)晚,在他辦公室兼臥室的房間里,公公破例弄出了三樣菜:一盤土豆片、一盤土豆絲,一盤花生豆,兩人的筷子掄得歡暢。盤子見底時,他們便完婚了。
時光悠悠,歲月艱苦,一晃十年過去。七歲大的兒子對他爹媽的過分恩愛行為極為不滿,很不服氣,兒子稍懂事的時候,就將他們告到了近在隔壁的派出所,理由是:爹媽總睡一頭,把他一人撇在另一頭,夜夜如此。
山鄉(xiāng)僻壤,這一頭條新聞天天被人傳送,一傳就是幾十年。
婆婆除了一心一意愛丈夫外,依然在鄉(xiāng)農(nóng)場里培育各種蔬菜。她又培育出了一顆大南瓜。這次,不是30公斤,而是60公斤??h農(nóng)科所獲悉消息后,準(zhǔn)備專門為那個大南瓜辦一個展覽會,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承諾,如果那個大南瓜展出成功,得到上級好評,他們倆口子便可以調(diào)回縣委。婆婆聞訊欣喜萬分,在南瓜地邊搭建了一個草棚,和公公輪流日夜守護,可是,生活中最怕的是可是,南瓜展出的前一夜,累了一天的婆婆剛打了一個盹,那個南瓜就不翼而飛了。
大南瓜被偷了。看著空空的瓜架,婆婆提著馬燈連夜?jié)M村尋找,天亮?xí)r分,在一個老光混漢的茅屋里,婆婆看見了她的大南瓜。大南瓜已經(jīng)支離破碎。光棍漢自己鍋里煮的、牛圈、豬槽里倒的滿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