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聲
商州人嗜豬肉。殺倒一頭豬舍不得賣,又怕一時吃不完,就將它用鹽腌制成臘肉,掛在屋檐下,一年四季常吃不斷。每見山民將一拃長的肥肉片夾送口內(nèi),囫圇吞棗般就咽了。逢了宴席,若無酒就劃拳吃肥肉,好吃家一餐二斤肥肉不在話下。最是那豬頭肉,雖不登大雅之堂,但遇了春節(jié),家家戶戶必購得(或殺豬時間留)一個偌大的“豬腦袋”,拿回家精心拔了頭毛,特意做了“封豬頭”。
封豬頭做法特殊,吃法別樣。商州人年三十合家團聚,常以此盛一大盤,居八菜之中放置,謂之“首菜”。吃要趁熱,還必須在肉上澆以辣子蒜水,因為過烘,不能上箸,所以食時每人須備一湯匙,一塊一塊地舀著吃。吃時無需咬嚼,入口即化,油爽香滑。嘗過之人,莫不停匙叫絕。其肉色赭紅油亮,頗似紅玉,不由得人食欲頓生。
具體做法是:選肥而大的豬頭,剔凈殘余豬毛,置于煮過飯的無煙余火上慢烤,除去隱蔽難剔的茸毛,爾后以溫水浸泡兩三個小時,即取出刮凈表皮。再以利斧劈其兩半,棄去鼻格、腦質(zhì),清水滌凈,便可入鍋煎煮,和入整肉共燉更好。待半熟時取出,在肉面敷以蜂蜜、面醬,再入油鍋炸之,待色臘紅時,用肉鉤拉出,復(fù)放入煎沸之肉湯中。八九成熟時再次取出,以熱水沖凈表面油膩,款款擇去骨頭,勿使頭型散亂,置入籠屜存放。
食前,還需煎蒸。為防止肉糊,應(yīng)將早先摘出的骨頭墊入鍋底,然后在其上置放煮熟的成品豬頭,以肉面朝下,并施放整蔥、大蒜、面醬、冰糖、料酒等輔料,爾后加水,鍋蓋四周以濕紙封嚴(yán),不使漏氣。武火燒煎后,文火慢蒸,估計鍋內(nèi)湯汁蒸發(fā)完畢時,即可揭蓋就食。
商州城有一七旬老翁,祖籍山西解州,早年入商學(xué)廚,單單學(xué)會做封豬頭。他年返回故鄉(xiāng),專門做了封豬頭招待鄉(xiāng)友親朋,沒承想香氣招來了全村老少,最后竟然吃“打鍋”了。翌日,他又專做了許多,以饗全村父老,方才遂愿。
宋朝蘇東坡是個有名的饞人,號稱“老饕“。這位老先生一生愛吃豬肉,拿手的菜亦是燒肉,而且喜愛吃豬頭。不過他所食的豬頭肉,也不過是煮得稀爛,最后澆上一勺杏酪罷了,絕對不如商州人吃的封豬頭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