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翻譯的問題外,走出國門的訪問學(xué)者和作家們也很難融入到當(dāng)?shù)厣鐣校?ldquo;華人作家還在華人圈子中,并沒有把自己的作品推出去,或者只能自費出版。”
韓少功說,在跨國文化交流中,由于國勢的強弱會帶來某種嚴重的失衡,所以雙方信息是不對稱的。
過濾:
戴著有色眼鏡閱讀外來文化
韓少功認為,我們在解讀任何一個外來文化時,或多或少地都戴了有色眼鏡。比如中國人學(xué)外語,上世紀50年代學(xué)的是俄語,因為“蘇聯(lián)老大哥”,而到了80年代則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學(xué)的是英語。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已經(jīng)沒有裹小腳的婦女了。但是美國,關(guān)于中國的小說、傳聞中,都說中國女人裹小腳。為什么要強調(diào)這個?因為美國人愛看這個,它代表了一種奇奇怪怪的、有異國風(fēng)情的東方文化。所以在西方人看來,中國人是裹小腳的,印度人是玩蛇的。如果他們沒有看到這個,就覺得不是中國、不是印度。”韓少功說,不同國家之間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對方,這種情況已經(jīng)存在很多年,“人們對對方會有一種自己的想象,一旦偏離了這種想象,文學(xué)作品可能就會被排除在視野之外。”
“所謂的文學(xué)全球化實際上是多重的、多樣的。”韓少功說,多種的全球化交織在一塊,缺損、失衡、過濾的情況始終存在,“所以全球化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加以警覺和思考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對自己、對世界的了解也要抱有一點點質(zhì)疑,不要以為我了解了,世界就是這樣。”
韓少功
1953年出生于湖南省。主要作品有“韓少功作品系列”十卷(上海文藝版),含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等,中篇小說《爸爸爸》等,散文《世界》、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等等。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作品有三十多種外文譯本在境外出版。
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