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高兆華稱 現(xiàn)在幾百萬的翡翠比它不知好多少倍
說起臺北故宮的館藏,估計不少人會首先想起“翠玉白菜”。在民間傳說中,它與清末的宮闈紛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等秘聞和大事件糾結(jié)在一起,被傳得神乎其神。大陸游客到臺灣旅游,必去臺北故宮,去臺北故宮則必看翠玉白菜。在去年的臺北故宮壓軸大展“國寶總動員”中,它也赫然位列百件“國寶”之中,并享受獨特的待遇——置身于獨立展廳,觀眾需排隊才能一覽它的尊容。那么,這翠玉白菜是何“神器”?在瑰寶云集的臺北故宮中,它躋身“國寶”之列是否名副其實?價值又是多少?
采寫
蔡玫芬(臺北故宮器物處處長):“寶石盆景”人氣旺
蔡玫芬告訴記者,實際上之前故宮一直沒有將翠玉白菜放在“國寶”當中,此次入選“國寶”大展,主要是考慮到它的“人氣性”。在“國寶總動員”的公眾票選活動中,“翠玉白菜”榮膺頭名,“它幾乎成了臺北故宮的‘行銷專員’一樣,每次展覽時都備受矚目”。從赴臺文物最早落腳的臺中一直到臺北,很多人點名要看它。復(fù)制品也賣得很好。
這件長18.7cm,厚5.07cm,寬9.1cm,以半綠、半白的翠玉為材的巧雕作品,據(jù)推測可能是光緒帝瑾妃的嫁妝。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前,它是陳設(shè)在永和宮內(nèi)、栽種于小盆中的“寶石盆景”。蔡玫芬說,從材料上言,的確算不得“頂好”,不算很大塊,綠、白分布也并不均勻。但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巧思”和歷史文化內(nèi)涵上。如果按照一般設(shè)計,琢成瓶罐鐲佩,則將會因為其裂璺、斑塊,而被視為多瑕的劣材。但玉工卻巧妙地借助了白菜的造型——綠色部分琢成菜葉,白色部分雕為菜梗,裂璺藏在葉脈中,斑塊被安排為經(jīng)霜的痕跡,材料本身的缺陷通過創(chuàng)作者的用心與創(chuàng)意,轉(zhuǎn)化為有魅力的藝術(shù)品。或許有時人們會覺得,這件作品純?yōu)橐患憣嵵?,并無“升華”。但如果細心觀察匠人的布置,則會體會其苦心孤詣的設(shè)計意圖。從工藝上說,如葉片邊緣透光部分的處理等,也算得“上上之作”,是體現(xiàn)了當時民間工藝美術(shù)創(chuàng)作水準的作品。
另一方面,翠玉白菜是當時民俗文化的一個代表。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純潔;葉尖兩只昆蟲寓意多產(chǎn),祈愿皇室子孫綿延。而從織錦、服裝等其他文物中也可以看出,當時清王室中有一種田園風情在流行,因此這件“白菜”恰好成為這種審美風潮的一個體現(xiàn)。
王春云(知名玉學者):原石為豆種帶翠的白色翡翠
雕刻翡翠白菜的這塊翡翠一半為灰白,被雕成了菜幫;一半為翠綠,給雕成了萊葉,菜葉自然反卷,筋脈分明;翠綠的菜葉上,還有兩點黃色的翡,被巧奪天工的技師給雕成了兩只黃色小息的螽斯蟲。因此王春云說,雕琢這棵白菜的翡翠原石為豆種帶翠的白色翡翠,屬沖積次生的翡翠卵石,在自然界中比較罕見。這塊原石天然含有白、綠、黃三種顏色:白色部分是豆種,粗豆地,肉眼可見明顯的晶體顆粒感,與冰種、糯種或者更高級的玻璃種,當然還有一大段距離;顏色帶灰,也不是十分純凈;透明度自然也就一般了。白菜綠色部分顏色翠綠,很正,地子為細豆種,所以水頭也不錯,但是裂隙也不少,只不過被工匠做花、做葉,給做了巧妙的遮掩和美化。黃色的部分做了螽斯,顯見是翠玉的風化外皮,被工匠給巧妙地保留下來,并且做出了畫龍點睛的巧色效果。
“依據(jù)當前的翡翠藝術(shù)品和收藏品市場的拍賣行情,如果不考慮其歷史文物價值和巨大的文化積淀效應(yīng),我的估價在兩億元人民幣左右。”王春云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