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趙朝洪還解釋了岫巖的透閃石與新疆和田玉的差異:“興隆洼文化和紅山文化的玉器所采用的玉料,根據目前出土的玉器造型來判斷,應該以河磨玉為主。由于遼寧地區(qū)的山相對海拔都比較低,遠沒有昆侖山那樣高聳入云,所以從山上滾落下來的玉料,不可能像新疆的和田玉那樣經過長距離的摸爬滾打,被磨蹭得又圓又好,岫巖的河磨玉相對要顯得粗糙一些,皮子保留比較多,塊頭也比較大,因此一般叫河磨玉而不叫籽料。”
大家簡介
趙朝洪,196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石器時代考古、玉器考古;主持《岫巖玉開發(fā)歷史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等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發(fā)表《先秦玉器和玉文化》、《東北地區(qū)史前玉器原料產地的初步考察及思考》、《中國岫巖玉》等有關新石器時代考古及玉器考古等方面的著述五十余篇(部)。
鑒定紅山玉
主要看刀工
紅山文化玉器包括禮器、生產工具和裝飾用品三大類,玉料成分有蛇紋石,也有透閃石。辨別紅山文化玉器,刀工極為關鍵??傮w而言,紅山文化玉器的刀工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征:
紅山橢圓:紅山玉器中的圓雕件,圓徑極不規(guī)范,大多為橢圓形,這種刀工和后來的刀工有明顯區(qū)別;
紅山刃邊:凡是沒有凹槽的板形器,邊緣都磨成刀刃狀,俗稱“紅山刃邊”;
紅山線刻眼:紅山文化玉器中的動物眼睛多為陰線刻成,眼形以梭子形、圓圈形、重圓形、卷云形最為多見,有少量穿孔眼;
紅山瓦溝:在勾云形佩的平面磨出瓦楞紋凹槽,俗稱“紅山瓦溝”;
紅山喇叭:紅山文化玉器大多是錐鉆孔或管鉆孔,即錐鉆孔猶如馬蹄,俗稱“馬蹄孔”;兩面對鉆孔則在中間留下蜂腰或臺階,所以又稱“蜂腰孔”。這種錐鉆形成的孔都會在器表留下喇叭口,業(yè)內稱之為“紅山喇叭”;
紅山磨痕:紅山文化玉器上的直線痕,線條都呈底部寬、尾端尖狀,放大看線條“毛道”和續(xù)痕非常明顯,業(yè)內稱之為“紅山磨痕”。(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