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冗長的流水線美劇相比,短小精悍的英劇似乎輕易就能打動觀眾的心。即使是表現相似題材,英劇也總能略勝一籌——你有《迷離檔案》,我有《神秘博士》,歷史比你長,壽命也比你久;嫌《緋聞女孩》中上流社會的浮光掠影太過膚淺,不如試試《皮囊》里的殘酷青春;《IT狂人》里的兩個“極客”比《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學宅男走得更遠、更邊緣;就算是言情講性,直白露骨到毫無嚼頭的《欲望都市》又怎及得上《冤家成雙對》費盡心機的連環(huán)套……
在廣大網民心里,美劇和英劇坐落于天平兩頭,一番上下權衡之后,終于穩(wěn)穩(wěn)垂向英劇一端——邊緣比主流高級、內省比浮華高級、自嘲比搞笑高級、含蓄比露骨高級,就連包裹在鐵石心腸底下的溫情,也要比開放過度的濫情高級。在英劇迷眼中,除了題材、表現手法方面壓倒性的勝利,就算英國演員的外形和口音,都比熟極而流的美國佬、美式英語來得高雅。忽然間,我大學時代的英語老師還了魂,他當年的名言中就有這么一條:“你們急著學美語干嗎?連美國小混混都講一口流利美語,但是如果你有純正的倫敦音,在美國一樣受人尊敬。”
哪里有尊敬,哪里就有鄙視??吹阶罱绖≈薪洺S心糜丝谝魜黹_涮的情節(jié),我更相信傳說中的“鄙視鏈”所言非虛:據說,看英劇的看不起看美劇的;看美劇的看不起看日韓劇的;看日韓劇的看不起看港臺劇的;看港臺劇的看不起看國產劇的;看國產劇的,還能看不起看泰劇、印度劇、菲律賓劇的……有網民直言不諱:“看慣了英劇,再面對某些同學張牙舞爪地向我描繪某部美劇多么神奇的時候,我只想不屑地扔給他們一句:‘沒文化!’”
電視劇集從大眾娛樂一轉身登上了“文化高地”。鄙視鏈從高到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一方面有著內涵的深淺、思想程度的云泥之別,但更重要的是,“低級”劇種長期占據著熒屏,而“高級”者,往往要通過一定途徑才能獲取。太容易到手的精神給養(yǎng),就像文化上的“嗟來之食”,哪里及得上“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小眾選擇?對很多年輕人而言,選擇英劇,與其說是“求文化”,倒不如說是“求文化標簽”,告別土鱉,洋氣加身。
《黑鏡子》拍出后現代性
看到英劇被中國觀眾譽為“有文化”,英國制片人Charlie Brooker笑了。
身兼編劇、導演、制片人數職的Charlie干一行恨一行,在2011年的短劇《看電視毀人生》(How TV ruined your life)里,他用《社交網絡》一般急進的語速,分6個章節(jié)敘述了電視劇對人生造成的負面影響——用夸張的恐怖畫面嚇人,用浪漫故事歪曲我們對于愛情的期待,用社會名流的傻話取代專家傳播知識……順手還把英國歷史上最雷人的電視劇橋段通通回顧了一遍。
2012年,Charlie一手打造的迷你劇《黑鏡子》爆紅網絡。第一季分3集,講述3個不同的故事:《國家的贊美詩》、《一千五百萬里程的價值》、《你的全部歷史》。有人說,“內心強大的人才能看《黑鏡子》”。事實上,這3集短片也確實有必要在片頭附上這樣的提醒:“本片容易引起不安、焦慮、恐懼等情緒,請成年人在彼此陪同下觀賞。”
《國家的贊美詩》講了個荒誕不經的故事:深夜,英國首相被一通電話吵醒,得知萬民愛戴的公主遭遇綁架,而綁匪提出的贖人條件,是要首相與一頭母豬性交,并在舉國上下全程實況直播。
令人備感不安的并非一夜之間聲名狼藉的可能,而是完全身不由己的過程。首相起初當然誓死不從,電視臺的民意調查也顯示,有72%的英國民眾拒絕觀看直播,反對用犧牲個人尊嚴的方式向威脅妥協(xié)。但隨著公主的手指疑被綁匪切下、Youtube視頻瘋傳網絡,看似堅定的民意迅速倒臺至14%。雖然電視臺試圖利用現代影像科技幫助首相完成“任務”,甚至已經請來AV男優(yōu)頭戴黑布套準備“頂包”,卻被一個工作人員將造假過程拍下,上傳到了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