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至1983年 不食人間煙火的日子·
不要以為這些年代離我們很遠了,但故事其實還是那些熟悉的故事。
1966年,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第一部戲《婉君表妹》上映,這是瓊瑤構建電影夢的第一步。這也是瓊瑤小說《六個夢》里的“第一夢”,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六個夢》相繼被搬上銀幕,可見瓊瑤的電影已經跟她的小說一樣走紅。
電影時期的瓊瑤,被大家熟知的除了“六個夢”之外,還有《幾度夕陽紅》、《幸運草》系列,以及《月朦朧鳥朦朧》、《在水一方》、《庭院深深》、《雁兒在林梢》等。這個時期的臺灣愛情文藝片正在復興,瓊瑤趕上了好時光,她自成一派的唯美畫面擺脫了當時臺灣影片里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瓊瑤在追求畫面的精致上,一定要與她的文字里的描寫相符,她的作品里,有著舊上海電影里的節(jié)奏,畫面唯美浪漫,青山綠水、亭臺樓榭,遠山含黛,霧雨朦朧,男女主角在這樣的畫面里談情說愛,純情之極,而這些,正是瓊瑤想要的效果。
瓊瑤先后開了兩家影視公司,傳聞中她對自己產出的電影每一個細節(jié)都追求精益求精,從演員選角到畫面、劇情、表演都要做到無可挑剔。許多后來叱咤影壇的大腕都從瓊瑤電影里走出來,林青霞是最具代表性的,多年后,瓊瑤仍然贊林青霞是她見過最美的女演員。而瓊瑤電影里的女主角清一色都是楚楚可人,我見猶憐,凄楚溫婉,清麗脫俗,飄逸高貴。諸如林青霞、胡因夢、呂秀菱、劉雪華、歸亞蕾、林鳳嬌等一批資深演員,在瓊瑤戲里,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女主角,純情得一塌糊涂。
瓊瑤筆下的愛情故事,大多數是不經人世的女主角要么愛上了高不可攀又花心的男主角,要么就是一定要下嫁門不當戶不對但癡心一片的窮小子,而這樣的關系里,總是充斥著愛與糾纏,三角關系纏綿悱惻,愛得死去活來。但瓊瑤的電影時代可歸結為純情時代,不虐心,時代離我們遠去,最終留下來的,是一絲絲光圈中女主角們逐漸模糊的臉。
80年代初,瓊瑤專攻電視劇,一個專屬于瓊瑤的電視時代,到來了。
·1984至1997年 虐你千百遍也不厭倦·
“朝朝共暮暮,相思古今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幾度夕陽紅》的歌聲猶如在側。
1986年,由劉雪華和劉德凱主演的《幾度夕陽紅》播出后,萬人空巷,所有觀眾都在為劇中李夢竹和何慕天凄慘的愛情結局流淚。劉雪華和劉德凱在劇中最后深深凝望的眼神,成為一代人心中永難抹去的傷痕。
改投拍電視劇為瓊瑤打開了另一扇創(chuàng)作的大門,《幾度夕陽紅》一炮而紅之后,瓊瑤的作品《煙雨蒙蒙》、《海鷗飛處彩云飛》、《庭院深深》等都相繼搬上電影熒屏。但與瓊瑤的電影純情至極不同的是,瓊瑤的電視劇是靠苦情、絕情、悲情來打動觀眾,(主角苦情的身世,總有一個主角是絕情的以及悲情的結局收尾),以《婉君》、《雪珂》、《煙雨蒙蒙》、《望夫崖》等,都是最佳的例子。
這一時期的瓊瑤劇都有個特點,那就是“不虐不成活”,每一集都有苦情的戲碼,每一集都有無數個淚點。而這個時期的瓊瑤在挑選演員方面,則是一定要會哭,最好能做到像水龍頭一樣收放自如,女有劉雪華、陳德容,男有馬景濤,都是哭戲高手,馬景濤更是成為日后網絡流傳的“咆哮帝”。會哭,眼睛大,瓜子臉,成了"瓊女郎"的標準,瓊瑤用不食人間煙火的女主角套進一個個令人同情和悲憫的俗套故事里,她們是弱者,終日以淚洗面,演繹著一出出人間悲劇,瓊瑤正是以這種苦情套路,收羅一代人的心。值得一提的是,瓊瑤帶動的這股悲情戲的風潮,在瓊瑤劇已經逐漸淡出的臺灣電視劇市場,仍然有不少的鄉(xiāng)土虐心劇層出不窮,但因為缺少特色,都沒能像瓊瑤劇一樣形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