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期,遠在臺灣的瓊瑤開始跟內(nèi)地有了許多來往,與老家湖南臺的合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婉君》、《梅花三弄》、《啞妻》、《三朵花》、《雪珂》、《青青河邊草》、《蒼天有淚》等苦情戲都是跟湖南臺合作拍攝的,瓊瑤更是改變了內(nèi)地觀眾對言情劇的鑒賞力,虐心+苦情,為她贏得了內(nèi)地觀眾的心。
當年瓊瑤劇火到什么程度呢?在那個電視劇缺乏的年代,“武俠看金庸,言情看瓊瑤”就像一道標桿,今天的于正等哪可相提并論?
而對于瓊瑤劇的紛爭,只有兩類人,一種是捧著手絹兒在電視機前哭得死去活來的人,會一追再追;而另一類人,則是一開始就無法接受,甚至怒氣而駁之,其中李敖更是用“瓊瑤以脆弱的心靈麻醉年一代的心”來怒斥瓊瑤只懂風花雪月。
·1998年至今 惡搞多趣味 雷劇之奶不問出處·
1997年,瓊瑤同時籌拍《蒼天有淚》和《還珠格格》,前者被瓊瑤視作苦情的收復大作,投入巨大心血,甚至為捧紅《蒼天有淚》女主角蔣勤勤,賜藝名“水靈”。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fā)生了,紅遍半邊天的是一部“非主流瓊瑤劇”《還珠格格》。也正是這部劇,開啟瓊瑤后十年的“歡樂時代”。
當小燕子吹開紅頭巾,水汪汪的大眼睛左右轉(zhuǎn)動時,小燕子飛入千家萬戶了,趙薇也一夜之間成了全民偶像。這股風潮背后不是簡單的造星運動,而是瓊瑤劇第一次帶動了一條完整的商業(yè)利益鏈,趙薇在回憶當年那場小燕子風暴時,說了一句“小燕子拯救了好多倒閉的工廠”。
如前所說,瓊瑤并沒有對《還珠格格》并沒有投入太大的激情,小燕子這個人物只是試水。為了保證收視,瓊瑤還在小燕子的身邊安插了“日日哭、夜夜泣”的苦情紫薇,瓊瑤認定即使小燕子砸了,還有紫薇讓人憐愛。但小燕子火了,不認識劉德華和郭富城的街邊老大娘老大爺,卻一定認識瘋瘋癲癲的小燕子。《還珠格格》創(chuàng)下了至今不可超越的收視神話,《還珠格格》1998年在北京有線電視臺播出的時候收視率高達44%,《還1》在大陸的平均收視率超過42%,緊接著,1999年,《還珠格格2》在各地播出時,最高收視率突破65%,在臺灣和香港,《還珠》也同樣是萬人空巷的勢頭,香港亞視甚至憑借《還珠》擊敗TVB,在當時出了一口狠狠的惡氣?!哆€珠格格》此后被湖南臺當作鎮(zhèn)臺之寶,無論什么時候重播,都有超高的收視率,甚至還有一些地方臺,連著三年沒日沒夜都在滾動播放《還珠格格》。
真正的粉絲時代,真正的腦殘粉時代,確切地說是從《還珠格格》開始的。瓊瑤劇也一掃往日的怨氣,小燕子帶來的歡樂成為瓊瑤劇的新標簽。之后瓊瑤馬不停蹄地又拍了《還珠2》、《還珠3》,把小燕子從民間拍到宮里,宮里有拍到了民間。
中了小燕子的毒之后,之后的瓊瑤劇卻一再遭遇收視滑鐵盧,《情深深雨蒙蒙》收視尚可,只是瓊瑤熱迅速降溫,而接下來胡亂一氣的《還珠3》在兩岸三地都收視黯淡,尤其在臺灣,收視率一蹶不振頻頻墊底,瓊瑤甚至公開賭氣地說,“臺灣觀眾不需要我了”。
瓊瑤一直都想追上時代的步伐,但都事與愿違,《又見一簾幽夢》反響平淡,令瓊瑤又一度心灰意冷,瓊瑤劇在觀眾眼里,已經(jīng)等同于“過時”。中間隔了五年,瓊瑤不再拍新戲,直到2011年湖南臺主動提出翻拍《新還珠格格》……但《新還珠》的影響力更是不能與老版的同日而語,甚至被批為“雷劇精品”,在香港和臺灣播出時,難以再現(xiàn)昔日的輝煌。
小燕子的到來,除了帶來歡愉之外,也帶來了吐槽的開篇,學者們狠批《還珠》是白日夢之外,而網(wǎng)友則樂衷于把瓊瑤劇里的臺詞一輪又一輪地翻出來吐槽與惡搞(比如《又見一簾幽夢》里紫菱經(jīng)典的“13暈”)。在過去的十來年來,《還珠》里的對白被剪輯成各種版本在網(wǎng)絡流傳,甚至是每一次網(wǎng)友對社會現(xiàn)象的惡搞,必定有《還珠》的版本,連容嬤嬤、皇后等都被“二次開發(fā)”成為惡搞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女主角。之后還有"雪姨"發(fā)專輯等現(xiàn)象的連帶引發(fā),瓊瑤劇成了網(wǎng)民們用來調(diào)侃和戲謔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