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歷史八卦微博結集而成的《一個都不正經(jīng)》,將諸多MSN簽名加微博段子匯集而成的《俗話說》,到《圍脖時期的愛情》《精神病學院畢業(yè)生》《蔡瀾微博妙答》《非常道2》等,近年來一系列“微博體”圖書相繼出版。一時間,“微博體”圖書成為出版界和讀者追捧的潮流。
140個字的只言片語,雖然有的不乏調(diào)侃和幽默,但更多的是邊角料,缺乏完整的故事和邏輯,由此拼湊而成的“微博書”到底有多少文化價值?能否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
或許彰顯了某些個體的風采,但終究是思想的碎片,文化的邊角料
用“瑣碎的自戀”來形容“微博體”圖書,估計尚可算是合適。哲學里常常這樣描述智慧,即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一個十分深刻的道理。這種“最簡單的語言”若用今天的“微博體”出版,一定會洛陽紙貴,因為那是智慧的結晶。
遺憾的是,當下多數(shù) “微博體”圖書,既非面向低幼兒童的大字單句讀本,也非充滿至理名言的精華輯錄,大都是瞬間的思維和感受的片段,而且有的已瑣屑到只是對個人經(jīng)歷的絮叨而無法“高于生活”。甚至有的“微博書”已蛻變?yōu)閭€人“廣告語”的集合。時下,頗有些明星大腕熱衷出版這類“微博書”,要把自己的微博語錄、拉拉雜雜的感悟結集出版,其在乎的并不是這 “新作”的質(zhì)量,而是“新作”出版時媒體的曝光和炒作,公眾的眼球效應。正因這種自戀情愫和功利目的,使“微博體”常常過于瑣碎,以致帶給我們的往往不是智慧、思考、美感而大都是以自我為本源的碎片拼湊,內(nèi)容看似華麗,讀后卻無所受益。
2011年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的第9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顯示,我國國民人均閱讀圖書、報紙和期刊分別為4.35本、100.7期(份)、6.67期(份)。數(shù)字時代,電子媒體對傳統(tǒng)書本閱讀的沖擊不言而喻,當人們追求快速便捷地獲得信息,更多將閱讀作為功利的手段和娛樂的目的時,“微博書”這類“知識快餐”堂而皇之地登上圖書暢銷榜,迎合大眾口味,受到熱炒和追捧,也是一種必然結果。
“微博書”,偶爾看看不妨,權當娛樂放松。但若長期以此為精神食糧,恐怕會造成年輕一代人營養(yǎng)不良。現(xiàn)在不少人既不想看大部頭書,也不愿看經(jīng)典,一來覺得讀大部頭書辛苦,二來覺得讀經(jīng)典無用。這種對閱讀的功利化的思維,將大大影響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存在狀態(tài)。
“微博書”或許彰顯了某些個體的風采,但終究是思想的碎片,文化的邊角料,不足以成為精神大餐。閱讀決定了一個民族未來的命運。對“微博書”閱讀引發(fā)的反思,意義在這種圖書樣式之外。(寧波)
“微博書”對讀者來說只是換一種介質(zhì)在閱讀微博,而不是在真正地讀書
筆者曾在書店的推薦榜上,被一本標題新穎的圖書所吸引,書名已記不太清,主題是說用微博來寫世界簡史。走馬觀花翻看了幾頁,大致內(nèi)容是作者用了微博140字的形式來書寫一段段世界歷史上的事件,但看過之后并沒有留下什么很深刻的印象。
掀開最近熱銷的“微博體”圖書外表的潮衣,我們發(fā)現(xiàn),它其實只是借用了紙質(zhì)的載體,而內(nèi)容在本質(zhì)上還是微博。仿佛是新內(nèi)容與舊載體結合誕下的混血兒,“微博書”對讀者來說只是換一種介質(zhì)在閱讀微博,而不是在真正地讀書。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精神需求。瀏覽微博,是為了了解信息、尋求放松娛樂。但當我們想真正地學習一門知識、欣賞一個故事時,則會選擇看書。當然,今天不少紙質(zhì)書已經(jīng)電子化,但這只是載體的改變,書的本質(zhì)還是存在的。至于需要不斷被刷新、被轉發(fā)的微博,如果被禁錮在一本靜止的紙質(zhì)書中,則恰恰失去了微博本身快速更新的特點?,F(xiàn)在市面上一些熱銷的“微博體”圖書,除了筆者所看到的用“微博體”來改編一些故事以外,大多都是簡單地將一些大家都看過的微博段子搬到紙上,只能說具有存檔意義,并沒有太多文化含量。因此,“微博體”圖書這種新內(nèi)容與舊載體的嫁接,并沒有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生的“混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