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辛店是北京西南的重鎮(zhèn)。其地名的來歷,比它邊上的盧溝橋的歷史還長。據考證,它是從“常新店”諧音而得的。明清時期,沿盧溝橋橋東以南至現在的長辛店以北,酒肆林立、車水馬龍。這里是京城官員出京和外埠官員進京及各地商人歇腳之地。俗稱“客有常來,店要常新”,于是地名也被叫成了“常新店”。后來就被諧音為“長辛店”了。
在北京,像長辛店這種以“店”相稱的地名不在少數,其由來多是從最初的店鋪、驛站而逐漸發(fā)展成為村鎮(zhèn)的,地名以店鋪和驛站的名稱而得。
周口店是“北京人”的故鄉(xiāng),最初形成村落約在元代,其得名一是說因村子位于“周”字形的山口處,而稱“周口店”。二是說因有周姓人家最早在此開店,其位置處于山口處而得地名。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日,考古學家裴文中在附近的龍骨山上進行考古發(fā)掘時,發(fā)現了在這里沉睡了五十萬年的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馬上轟動了世界,使“周口店”這個名字名揚中外。
高碑店位于朝陽區(qū)東南部,其得名有兩種說法,一是這里舊稱京亭?!度障屡f聞考》中說:“通州至京城,中途有高米店,或呼高碑店。宋洪皓《松謨紀聞》云:潞縣(今通州區(qū)境內)三十里至交亭,三十里至燕。今之高米店疑即古之交亭,交,高,音訛也。”由此看來,其名由交亭諧音為高亭,再演變?yōu)楦呙椎昊蚋弑?,與高大的碑刻沒有什么關系。另一種說法是高碑店本是高米店。《燕京略紀》載:“通州至京城,乘舟西行過高米店,一日即到。高米店乃高氏所營米市也。”高米店緊靠通惠河,有南方的稻米運到此后進行“批發(fā)銷售”之地,形成村鎮(zhèn)后以店名得地名,以后諧音為高碑店。
位于通州區(qū)南部的永樂店,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明朝燕王朱棣曾駐軍于此,即歷史上有名的“燕王掃北”。傳說當時燕王測建都之地,第一箭就射于此地,后發(fā)現此地有熱泉和水平面太低,怕影響“龍基”的牢固,于是又射第二箭,才射到今天紫禁城的位置。一四○三年他稱帝(明成祖)后,定年號為“永樂”,并為此地御賜“永樂店”之名,意為永樂奠基之地。所以民間有“先有永樂店,后有永樂年”之說。
三家店座落于門頭溝區(qū)龍泉鎮(zhèn)的永定河畔,遼代的時候就已經形成村落。據說最早在此定居的只有三家,稱“三家店”。這里不僅是明清京西大道的起點,也曾是京西故道上最大的一個古渡口,明清時期,京城用的京西煤以三家店村為集散地。
北京叫半壁店的地名至少有十幾個,所謂的“半壁店”最早叫“半邊店”,大約出現在明朝嘉靖年間。清代諧音為“半壁店”。意思是指一座整間的房屋,其中一半做鋪面(如小百貨店、旅店、小吃店),一半用于居住。也有的是一半做店鋪,一半當成加工作坊,即最初的“前店后廠”。多處于東西走向街道的兩側。“半壁店”多的街道被稱為“半壁店街”,“半壁店”多的村落被稱為“半壁店村”。(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