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若白)
面對腐敗狂潮的反思
改革開放的國策是完全正確的,不容置疑。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的進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觀,國人引以自豪,國際輿論亦廣為贊譽。
然而,無容諱言的是官員腐敗,也是建國六十多年來,前所未有的令人驚悚。腐敗涉及的范圍之廣,人數(shù)之多,贓款贓物數(shù)額之巨,手段情節(jié)之惡劣,都令人聞之驚駭不已。僅從近年來國家檢察機關公布的數(shù)據(jù)來說,縣處級以下涉案人員,每年數(shù)以千、萬計;廳局、省部級中高級干部,每年以十位數(shù)、百位數(shù)計;甚至在國家領導層,也先后出現(xiàn)了成克杰、陳良宇、薄熙來、蘇榮、徐才厚等人的驚天大案。因此,說官員腐敗六十多年來,于今尤烈,絕非聳人聽聞之論。
回憶改革開放之初,腐敗之風“起于青萍之末”時,陳云、小平同志就提出:“黨風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警告,隨之黨和國家的紀律和檢察部門查處的力度也不斷加大。然而,腐敗之風卻始終未能有效遏制。一批又一批官員視黨紀國法為無物,置黨和國家的警告聽而不聞。他們像著了魔似的大張貪欲之口,瘋狂斂財納賄,大有“前仆后繼”之勢。這究竟是為什么?能不令人深思、反思么?
各級官員應該說都是國家的精英。他們是社會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也是人民群眾的榜樣。官風的好壞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社會的風氣,國家的命運,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
對于官員腐敗案層出不窮的現(xiàn)象,政界、學界和社會有識之士,都極為關注,而且從不同角度進行研究,給出了許多答案,提出了許多防腐良策。諸如,認為它是商品經(jīng)濟自身固疾的反映;是西方資產(chǎn)階級價值觀的浸蝕和影響;是我們法制不健全,防腐機制不嚴密;是對干部思想教育不到位,等等。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可以說是原因之一。但是,鄙見以為更重要的恐怕還是選人用人指導觀念的問題。
何以如此說?回顧三十多年來我們在干部選拔使用上,無論領導講話還是宣傳輿論上都是強調(diào)“政績?nèi)∪?rdquo;“以才能用人”,始終存在著嚴重的重才輕德傾向。雖然在干部考核上也列有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質的要求,但是都很籠統(tǒng),只是一般概念化的原則,關注的重心是才能,是政績。因而在干部中產(chǎn)生的影響,就是政治、道德是“虛的”“政績”“辦實事”才是“硬頭貨”。甚至在有的宣傳文章中,有人鼓吹曹操的“唯才是舉”論。曹操的“求賢令”,曾聲稱哪怕是“雞鳴狗盜之徒”“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者,就要大膽選拔重用。這就是曹操的“唯才是舉”論的實質。再就是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曲解和濫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確是一則古訓,意在看人不必責備求全。但是,任何語言的比喻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無限延伸。真理多跨出一步就會變成謬誤。金固然無足赤,但是它大體應是“九九金”或“九0金”,如果含金量只有三成四成,還能稱其為真金嗎?人固然無“完人”,但是,起碼能“自守”、能“慎獨”、大節(jié)無虧。這還需多說嗎?
由于選人用人上的重才輕德傾向,因此使一批思想品質低下,甚至首先道德操守存在嚴重問題的所謂“能人”,就被選拔到各級重要崗位,委以重任要職。不能否認有些人確實很有才能,很能干事。然而,他們一邊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為進一步升遷撈資本;同時也在私欲膨脹、大肆聚斂錢物,腐化墮落。政和縣那位縣委書記就毫不掩飾地說:“升官不發(fā)財,請我也不來”。查看一下落馬的貪官們,哪一個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