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小說中的一種寫作,眼下似乎已經形成了可以名之為“涮火鍋式”的套路:一點兒神話和歷史,一點兒哲學和推理,一點兒神秘和驚悚,這些是火鍋的主要原料。一個精心設置的充滿離奇變數的故事,結局來個爆冷門,這些是火鍋的湯底。而作者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守著火鍋文火慢燉。我說的這一種,包括《百年詛咒》(那多著/接力出版社2008年6月)。
應當說,《百年詛咒》在選擇火鍋的原料和底料上頗下了些工夫。小說經由上海明星演員費克群的猝死,引出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隱藏在其作品中的神秘詛咒,再引出費克群的侄子費城以及心理學系女研究生韓裳對這個詛咒的艱難破解。在這個過程中,那多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達利的超現實主義名畫、茨威格之死、塔羅牌占卜術、神秘主義學說、猶太人的悲慘命運、亞歷山大圍攻泰爾城、傳說中的梅丹佐形象特征、影星阮玲玉等諸多元素,串連在一個復雜的連環(huán)謀殺案中,對之來了個天馬行空式的想象、虛構和推理。小說的結局出人意料:當“百年詛咒”之謎終于被解開,認定是無稽之談時,費城卻成了這個詛咒的最新死難者。
作者試圖通過這部小說努力揭示世界的“神秘性”,破解“神秘主義”。只是,最終小說不僅未能有所揭示,反而被“神秘主義”套牢。也就是說,它的原旨是破除“神秘主義”,末了卻肯定了“神秘性”,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至于這個怪圈的形成,其眾多的組成“節(jié)點”看起來也有刻意為之的成分。比如費城之死,并不是自然而亡,而是作者為了需要把他故意“寫”死了;比如韓裳受到夢的暗示,從摩西會堂圣柜下邊的地磚里取出猶太裔外曾祖父生前留下的寶藏這一連串情節(jié),是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生搬硬套;再比如從周仲玉扯到阮玲玉,也十分牽強。好的推理小說,應當如行云流水,云聚雨下,水到渠成。
我不否認,《百年詛咒》的推理有其精彩之處,例如對發(fā)生在費克群、馮宇、夏綺文三者之間的連環(huán)謀殺案的偵破推理,讀來就令人拍案,但除此之外的大多數推理算不上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