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熱興起已有十幾個年頭,收藏這個詞也變得婦孺皆知。哪怕是說不清康雍干朝代順序的人,都知道藝術收藏品是價值頗高的。再想借無人知曉的情形“撿漏”,堪比登天。那么藝術藏品的價值究竟源自哪里?如何大浪淘金、找到仍被低估的藝術藏品?
民國初年,一個古玩店的伙計,遵掌柜之命,帶著一件汝窯三足奩,到北平城防部隊拜訪大帥,欲將這件寶貝以一萬大洋的市價賣給大帥。當時,這個價格并不算高。幾分鐘后,大帥從里間走出來,右手拿著手槍,左手拎著三足奩中的一只腳,厲聲道:“我看看誰敢張這大嘴,要吃人?。?rdquo;。用槍指指點點著又說:“你知道一萬大洋,能養(yǎng)多少隊伍,能買多少條槍??!既然你都給我送來了,這東西我留下了,來人!給他包五十塊大洋,叉出去!”
上述是某民國古玩題材電視劇的開篇情節(jié)。一個小故事,交代了行業(yè)、時代、人物、價值、價格等諸多情形。一件藏品,不同的人對其錯誤地價值對位引出了強烈的戲劇沖突,也帶出了藝術藏品的估值問題。
對大多數人來說,藝術收藏恐怕是一個“不識貨,不知價”的領域。三十年前,在藝術收藏市場尚處蒙昧、藏品價值乏人知曉的時候,在街邊用一頓飯的錢就能找到價值不菲的東西。而現在鼎鼎大名的藝術家當時的一件作品,其售價也僅夠坐著出租在北京的二環(huán)路轉一圈而已。許多知名的大藏家,均是發(fā)跡于那一“不識貨,不知價”的時期。
如今收藏熱興起已有十幾個年頭,收藏這個詞也變得婦孺皆知。哪怕是說不清康雍干朝代順序的人,都知道藝術收藏品是價值頗高的。再想借無人知曉的情形“撿漏”,堪比登天。
那么藝術藏品的價值究竟源自哪里?人們在面對藏品時的價值心理是怎樣的?藝術藏品的價值與價格是怎樣的關系?如何大浪淘金,找到仍被低估的藝術藏品?
今天能在市場上見到的藝術藏品,其類別豐富、造詣天壤、價格高低、數量多寡,盡皆迥異。如此復雜的情況,讓初入門者難以確定一件藏品的價格是否對應價值。其實藝術藏品的價值組成還是有通用之規(guī)律的。無論上至戰(zhàn)國青銅器,還是下到當代中國畫,其價值均可歸納在下圖所述的四個范疇之內:
藝術藏品價值構成
1、藝術審美價值——藝術收藏的藝術審美價值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時代的思想觀念、藝術風格、具體形式都有所不同,需要觀者對相應的時代背景有基礎的了解。一件藏品中包含著創(chuàng)作者精巧構思、高超技藝的同時,往往還會反映出個人或時代的風貌、修養(yǎng)、境界等,這也正是判斷藏品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的門窺之所在。
2、歷史科研價值——大多在古物范疇,古物往往是過去信息的載體,且信息形式也絕不僅僅局限于文字。一件瓷器的紋飾,一副字畫的風格,一把椅子的形制,均包含大量的信息。而古物藏品的設計、用料、工藝對于今天的實證科學亦具有不可小覷的研究價值。一件稀有的古物藝術藏品,對于考古、歷史、建筑、工程、材料、美學等各學科的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自身實用價值——反映藏品創(chuàng)作、制造之初的實用目的。例如古家具中的一把圈椅,盡管設計合理、選料貴重、做工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但其在設計制作初期一定還是要用的。所以,實用價值仍是一個類別藏品得以繼續(xù)傳承的基礎原因。
舉個反例,古代玩鳥盛行,養(yǎng)畫眉和養(yǎng)紅子(沼澤山雀),其鳥籠結構就有很大差別。但如今,養(yǎng)鳥人漸漸稀少,鳥籠的制作與工藝也遠不如古人。這一單項品類,可能會隨著時代的更迭,而漸漸淡出實用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