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中軸線中心的故宮[微博]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25年10月10日,昔日的紫禁城完成它的歷史角色轉(zhuǎn)換,由舊時的皇宮變身為現(xiàn)今的故宮博物院,成為在明清皇宮遺址基礎上建立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的成立,將紫禁城這座昔日帝王居住的宮苑禁區(qū)變?yōu)槠矫癜傩湛梢宰杂蓞⒂^的場所,將作為君主法彤象征和僅供皇帝觀賞享用的珍寶文物變成全民族的共有財富,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博物館是一個活的機體,它在融入社會、服務公眾的過程中,自身也在成長。一個殿堂級的博物館,不僅要有壯麗的建筑、精美絕倫的文物藏品和先進的設施,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要有自己的氣質(zhì)和品格。博物館精神可以理解為博物館文化,體現(xiàn)博物館的價值觀和理念。觀眾可以通過博物館的人文精神看到它的社會責任感、工作態(tài)度和服務水平等。博物館的人文精神是博物館的靈魂,是生機與活力的所在。
故宮的人文精神包括這樣幾個方面:熱愛故宮,以故宮為榮,為故宮的發(fā)展做無私的奉獻;嚴謹認真,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面向社會,為大眾服務。老一輩的故宮人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用自己滿腔的熱血建設著故宮,把自己的青春歲月獻給了故宮。在我們所熟悉的老前輩中,他們都有著共同的修養(yǎng),謙恭虛己,虛懷若谷,遜志時敏,言談舉止無不透出經(jī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長期浸潤的儒雅之氣,他們追求的是空谷幽蘭般的清新高潔。老一輩的故宮人為保護文化遺產(chǎn),弘揚中華文明,加強文化交流,不斷為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博物館做出自己的貢獻。
把最好的獻給參觀者
參觀者是博物館直接的服務對象。盡最大努力滿足參觀者的需要,把最好的獻給參觀者是故宮博物院全體工作人員的共識。首先,博物館的門戶向公眾開放,透過展示多元的教育活動,與公眾分享大家共同擁有的文化資源,提供機會讓不同背景、興趣、能力及年齡的人士學習,吸收不同的知識和信息。觀眾如想更深入了解故宮的歷史,商店里出售的博物館導覽和故宮知識百科等各種出版物和紀念品任其挑選;既有圖書又有影像資料的學習信息中心可以自由利用。以上充分發(fā)揮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其次,博物館不只局限于單向的訊息傳達,同時亦著重與公眾雙向交流,從貫徹以人為本、堅持公益性方向上認識到為公眾多辦展覽、辦好展覽的重要性, 繼而采取積極措施, 讓更多的藝術珍寶不再長期沉睡于庫房, 而是走進展室, 服務社會。另外,在每一處原狀陳列展覽和專館陳列展覽都有工作人員與參觀者交流。故宮開放管理處的每一個職工在面對觀眾的提問時,不僅要使用敬語,還要站立回答,以示尊重。在面對文化修養(yǎng)參差不齊的各個階層、內(nèi)容五花八門的各種問題的時候,他們都會耐心細致地為觀眾解答和講解正確的歷史知識。
開啟無障礙之門
故宮博物院為特殊參觀者提供了最優(yōu)質(zhì)的服務,這也是故宮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里專門為殘障人士設立了一條無障礙通道,用輪椅專行通道、殘疾人升降器、爬樓車等工具和設施為他們提供方便,讓殘疾朋友跨越障礙,只要手持一本《故宮無障礙通道導游手冊》,就可以暢游無阻。如果在游覽中途疲憊,可隨處找到休息椅,還可到茶室小啜。這里還為殘障者準備了免費的輪椅和專用的衛(wèi)生間,更有專業(yè)的救護車讓體弱者免除后顧之憂。
獨具特色的宣傳教育活動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宮博物院建立了向未成年人免費的開放制度。2003年,故宮博物院在國內(nèi)博物館界率先通過預約方式向有組織的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并無償提供講解。至今已接待來自全國絕大部分省市的學生和教師,特別是一些偏遠貧困山區(qū)和打工子弟學校的學生和教師。其次,在紫禁城昭德門東側(cè)崇樓成立青少年活動中心,不定期舉辦各類文化講座。其三是舉辦故宮知識課堂活動,針對青少年觀眾,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的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