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每天曙色剛開,窗外山坡綠樹叢中,即響起蟬鳴。先是一只蟬發(fā)出輕輕的,短短的一聲知了,當這聲知了變得延長而嘹亮時,便有第二只、第三只,乃至不知多少只蟬的聲音加入;愈來愈熱鬧了,到朝陽滿天,彩霞散去,蟬聲已震天,構成夏日獨特氣氛的一首蟬唱的雄壯樂曲。
我愛聽蟬鳴,感謝大自然的美好賜予。
臨窗舒展手腳做運動,思緒每每給蟬聲遠引。
童年,夏日常和左鄰右里的小玩伴向街道樹捕蟬,持糊上牛皮膠漿的長竿探向樹上,黏捕伏在葉上的鳴蟬。曾以為,蟬只活在夏季,直至少日讀柳永詞《雨霖鈴》,其首句“寒蟬凄切”,方知蟬類中有寒蟬一種,能活至深秋,在秋風瑟瑟,草木凝霜中作其生命的最后獻唱。自此,盼在秋季中聽到這種蟬的聲音。只是,澳門秋季寒氣淡薄,秋山行偶爾聽到一兩聲蟬唱,未能肯定這是寒蟬或是夏蟬中生命的強者,經得起秋日的輕寒。
年前,遷離鬧市伴山居,深冬晚上,枕上時有聽到孤伶伶的蟬聲獨響。我想,這準是寒蟬了。我不是柳永,沒有傷別情人的難過,是以聽到寒蟬一聲接一聲響起,也不感覺這是凄切的哀音。只聯(lián)想到,蟬的生命短促,只活一個夏季,寒蟬也不過是多活些些時;蟬鳴,只是為求偶,當完成了繁衍后代使命,此生便吿完結,而它們短暫的一生,卻是由蟲卵至幼蟲,蟄伏坭土中約三年,也有歷十數(shù)年,才破土而出,復經退殼后方成蟬,蟬身實得來不易。蟬的孵化過程,對人類是作出貢獻的,退殼后留下的殼,給稱為蟬蛻或蟬衣,供作中藥用。
曾讀過一首詠蟬詩,詩云“千山萬山蟬聲鬧,梵風烈日喧長晝;三年蟄伏破土鳴,清音力抗炎氛斗”,忘了詩人姓名,惟詩人賦予蟬鳴的比喻,則使我讀后難忘?!栋拈T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