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二章第二節(jié)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今讀》中的注文是:“《詩經(jīng)》三百首,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不虛假。”注釋中又說:“蓋言詩三百篇,無論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寫衷曲,毫無偽托虛徐之意。”所以“思無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的意思。這是對(duì)《詩經(jīng)》的高度概括,是理解《詩經(jīng)》的關(guān)鍵。這三個(gè)字如何譯成英文呢?我們看看理雅各和韋利的譯文:
?。?)Have no depraved thought.(Legge)
(2)Let there be no evil in your thoughts.(Waley)
理雅各說:“不要有墮落的思想。”韋利說:“思想上不要走歪門邪道。”兩人譯的都是文字,都是從反面著想的,都沒有談到正面的內(nèi)容。而從正面講,不要弄虛作假,就是說真心話,流露真實(shí)的感情??鬃诱f話言簡(jiǎn)意賅,往往舉一反三,所以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可能會(huì)失其精而得其粗。因此,整句話可以有兩種譯法:
?。?)There are three hundred poems in the Book of Poetry. In a word, there is nothing improper.
?。?)In a word, there is nothing but heartfelt feeling.
第一句從反面說:《詩經(jīng)》三百篇中,沒有不正當(dāng)?shù)乃枷?;第二句從正面說:流露的都是真情實(shí)意。第一句譯的是表層結(jié)構(gòu),第二句譯的是深層內(nèi)容。到底哪種譯法好呢?檢驗(yàn)理論的標(biāo)準(zhǔn)是實(shí)踐。我們就拿《詩經(jīng)》的第一篇來看,詩中有沒有不正當(dāng)?shù)乃枷耄苛髀兜氖遣皇钦媲閷?shí)意?第一篇全文如下: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第一段四句說:春天河濱,鳩鳥叫春,青年男女,也開始春情發(fā)動(dòng)。第二、三段八句說:夏天荇菜浮出水面,左右都有流水繞過。男子思念女子,日夜繞著她轉(zhuǎn),就像流水繞著荇菜左右一樣。第四段四句說:到了秋天,荇菜成熟,可以采摘,男女感情也成熟了。于是彈琴鼓瑟,交友定情。第五段四句說:冬天農(nóng)閑,男女結(jié)合,敲鑼打鼓,煮熟荇菜,招待客人。這五段詩,按照春夏秋冬“四時(shí)行焉、百物生焉”的自然規(guī)律,青年男女由相思、追求、交友、定情而結(jié)合。這不僅沒有什么不正當(dāng),而且流露的是真情實(shí)意。
《詩經(jīng)》流傳了三千多年,是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定為三百零五篇的,所以有許多不同的理解。例如君子和淑女是什么人?關(guān)雎是什么鳥?荇菜是什么菜?“流之”、“采之”、“芼之”是不是意義相同?這些都可以用孔子的話“思無邪”來判斷:看哪種解釋說得好?哪種說不過去?是不是有什么不正當(dāng)?shù)?,或是流露了真?shí)的感情?
首先,君子從字面上講,是君主的兒子,所以有人認(rèn)為是周文王,那么,淑女就是王后或者妃子了。但是君王和后妃會(huì)去河濱采摘荇菜么?可能性不大,所以一般認(rèn)為是普通人,尤其到了今天,要古為今用,更認(rèn)為是青年男女了。
其次,雎鳩是什么鳥?一般說是水鳥,關(guān)關(guān)是鳥的叫聲。但水鳥是吃魚的,用在婚禮歌中,恐怕不合思無邪罷。有人說是斑鳩,斑鳩的叫聲是咕咕,咕咕聲音低沉,在歌詞中不夠響亮,加上“an”的元音,就變成“關(guān)關(guān)”了。所以斑鳩比水鳥更好。
最后,“流之”接著“在河之洲”,應(yīng)該指水流過更加合理,如果說是左采右采,那就和前面的“河”沒有關(guān)系,和后面的“采”又重復(fù),可能低估了古代歌唱詩人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荇菜春生夏長(zhǎng)、秋收冬藏,和青年男女春天發(fā)情、夏天求愛、秋天定情、冬天結(jié)合,正好符合孔子說的“四時(shí)行焉,百物生焉”。這就是說合乎天道,順應(yīng)自然,也就是說“思無邪”了。我將這首詩英譯如下: